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什么是道?老子首先提出了“道”,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也就是说,道是宇宙的本源。从道衍化出-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什么是道?老子首先提出了“道”,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也就是说,道是宇宙的本源。从道衍化出混沌,,混沌衍化出阴和阳,阴阳相互作用、和合而生成新事物。但“道”到底是什么?不知道。因为“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是“无状之状”,“无畅之象”,又比一切具体的“状”和“象”都高,是“万物母”,具体的“状”和“象”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它没有任何人为的痕迹和作用,完全符合于自然。在老子那里,“道”可视为一切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庄子也讲“道”,也强调“天道自然无为”,认为“道”是不能以人为力量去改变的自然规律。在老子的基础上,庄子把“道”引进艺术领域。他认为在艺术创作中,“道”是可以实现的,但要通过“心斋”与“坐忘”,才能进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与“道”合一的境界。人的主观精神达到了一种“道”的状态,则人工的艺术也就与天工毫无二致,宛如天生化成。关键在于创作主体的修养能否在精神上与“道”合一。在庄子那里,“道”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而主体的精神和修养是其中最重要的。他斜作的一系列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轮扁凿轮、梓庆削木等,无不贯穿着这一思想。 宗白华认为“道”是意境的特征之一,这确实是一种洞见卓识。的确,从上面我们对“道”的解说中,就分明感觉到“道”和意境之间具有很多相通性。“道”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意境亦然,意境是中国艺术的最深远的追求,恽南田认为“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 戴叔伦也说“诗家之境,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间”。意境是很难把握的。庄子在《秋水>篇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意思是说,“道”是语言不能表达,甚至心意都不能察致的,是自然而然的。意境又何尝不是如此,宗白华说:“画家诗人的心灵活跃,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它的舒卷取舍,好似太虚片云,寒塘雁迹,空灵而自然。”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意境也具有那种天然契合性和神秘感悟性。“道”是生命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通过阴阳的化合衍生万物。意境也是生命的意境,意境是人的情绪与生命的宇宙交融的产物,它有生命的圆满、节奏与和谐。庄子认为,要与“道”合一,必须“虚静”、“心斋”、“坐忘”,要求进入一种空明寂静的心理状态。意境的创构也讲“虚静”,苏东坡说:“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境”就是意境,而“静”、“空”则是其创生的条件。宗白华说,中国自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就是“澄怀观道”,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此外,“道。”是虚实结合,“道”有一个由虚转实的迂程,虚的“道”必须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尤其是表象于艺,“只有活跃的具体的生命舞姿,音乐的韵律、艺术的形象,才能使静照中的道具象化、肉身化。”而意境也是虚实结合,也有一个由虚转实的过程,王夫之说王维创造意境的手法是“使远者近,抟虚成实”,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由此可见,意境与“道”之间确实具有很多共通性,艺术的意境也确实具有“道”的特点。甚至可以说,中国艺术意境,其实就是老庄之“道”在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正是因为有了源远流长的“道”的影响,中国艺术意境理论之树才如此的根深叶茂,靓丽夺目。 (节选自欧阳文风、周秋良《宗白华对意境理论的拓展》,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意境”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5分)答案示例要点:阿米尔这个观点的意思是意境具有天然契合性和神秘感悟性,是人的情绪与生命的宇宙交融的产物。(2分,大意相符即可)我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是:这一观点道出了自然风景与心灵境界之间那种天煞契合性和神秘感悟性的关系;只有当人的情绪与生命宇宙交融和天然契合的时候才能感悟到美的神秘意境;阿米尔的这一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自然风景与心灵境界之间的联系,但不免带有一种神秘主义色彩。(3分,大意相符即可) |
小题1: 试题分析:“道”是“万物母”,而非意境是“万物母”:“空明寂静的心理状态”是进入意境的前提条件,而非“意境”本身。(3分) 小题2: 试题分析:文中没有“‘道’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说法,要通过“心斋”与“坐忘。才能实现“道”。(3分)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为开放性的探究题,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能自圆其说。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什么是道?老子首先提出了“道”,他说:“道..”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从祁连山飘来的雪马国福①天气预报往往是一个游子乡愁的晴雨表,是孤独情感的失乐园。春天里小女子如梦初醒似的一阵风,夏雨里莽汉放开喉咙唱信天游一-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在辽阔的蔚蓝海洋中生长着一类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与陆地上的树木、作物、杂草类似,此类生物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