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木鱼馄饨林清玄⑴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木鱼馄饨 林清玄 ⑴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⑵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⑶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的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的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 ⑷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的敲出低量雄长的声音,一来叫人省睡,珍惜光阴;二来叫人在心神最为清明的五更起来读经念佛,以求精神的净化;三来僧侣借木鱼报晓来布施化缘,得些斋衬钱。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 ⑸但是,我对于这种失传于阎巷很久的传统,却出现在台北的临沂街感到迷惑。因而每当夜里在小楼上听到木鱼敲响,我都按捺不住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⑹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⑺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的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的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⑻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⑼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⑽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⑾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 ⑿ 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做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⒀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⒁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⒂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⒃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⒄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小题1:结合散文内容,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4分) 小题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3分) (2)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3分) 小题3:第四、五两段写僧侣敲木鱼为人报晓已经失传,有何作用?(4分)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标题“木鱼馄饨”的好处。(6分) |
答案
小题1:(4分)①勤劳、平凡——“30年”,“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卖馄饨,“一袭布衣”。②手艺好——“连大饭店的厨子都爱吃”,“人尽皆知”,“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③真诚、朴实——馄饨“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④有尊严、为他人着想——用木鱼做讯号,“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 小题2:(6分)(1)①木鱼对老人来说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一种谋生的重要方式。(1分)②对吃馄饨的人来说,除了是“吃饭钟”外,它清越的木鱼声,也是一位深夜寂寞中的良伴,可以温暖迟睡者的心灵,(1分)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1分) (2)“读经”是为了净化心灵,(1分)“无关紧要”,是因为作者从老人那里,感受到了人情美、生活美,(1分)同样净化了心灵。(1分) 小题3:(4分)内容:一方面写僧侣敲木鱼为人报晓的三个作用,表明中国佛教与民间生相融合。(1分)另一方面写已经失传很久的传统出现在台北令作者很是迷惑,每听到木鱼声就会产生按捺不住一探究竟的冲动。(1分) 结构:为后面寻觅木鱼声的来源(1分)及发现卖木鱼馄饨的老人作铺垫。(1分) 小题4:(6分)①“木鱼”本是佛门中的用物,神秘而超凡脱俗,“馄饨”是生活,“木鱼馄饨”将表面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反映卖馄饨老人的特别之处,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木鱼是全文的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写了作者对木鱼声神秘的玄想、寻觅声源、与老人相识、熟识后的感动以及乔迁后对老人的怀念。③借物抒情,借清越的木鱼声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让我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真诚、朴实、有尊严、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的赞美。(每点2分) |
试题分析: 小题1: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题,分析形象要注意在文章中找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述和他人对人物的评价等,然后根据这些分析人物的品质,做到有理有据,即品质有事件做支撑。还要注意不要重复,更不要遗漏,答题时注意分条表述。写老人语言、动作的语句主要有“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的从巷子那一头走来”“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对这些关键的语句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勤劳”“平凡”“手艺好”“有尊严”“为他人着想”,把这两方面内容整理,有条理的表述即可得到满分。 小题2:这是一道分析句子含义的题目,分析句子含义首先要明确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功用。“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信息的作用;“结尾句”或概括上文,表现文章主旨,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强烈的抒发感情;“中心句”记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议论文中往往对论点的提示有着重要作用,说明文中往往与提示事物的本质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转承句”承上启下,转换话题;“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矛盾句” 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这样的句子往往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但却侧重一面;“感情句”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这些句子往往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有时也是文章的主旨;“变式句”根据句式变换的特点,这样的句子往往有强调的意味,强调的点就在位置改变的那一部分上;“修辞句” 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此题的(1)句是在叙述后出现的一个句子,显然是“中心句”,要结合全文分析。“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木鱼”在他是生活的一部分,很简单,生活就指“劳苦生活的工具、谋生的手段”。但对吃馄饨的人又指什么应该探讨,首先明确吃馄饨的人就是作者,也就是“木鱼”给了作者什么,综合全文的重点语句“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整理概括这些句子可以得出“深夜寂寞中的良伴,可以温暖迟睡者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2)在文章的末尾,显然和文章的中心有联系,文章的中心是“木鱼让作者心灵得到了安慰,寻找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好”。“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结合中心就不难理解,“读经”是为了寻求精神的净化,心灵的安慰,而作者正是从木鱼馄饨中得到这些,那还需要读经干什么呢?整理后可以得出答案。 小题3:这是一道文章中的某个语段的作用的题目,答题的方式是先概括语段的内容,然后分解结构上的作用。本题第四段的内容是写僧侣敲木鱼为人报晓的三个作用,表明中国佛教与民间生相融合;第五段的内容是已经失传很久的传统出现在台北令作者很是迷惑,每听到木鱼声就会产生按捺不住一探究竟的冲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从上下文的关系考。;和上文的关系不大,和下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为后文写木鱼馄饨老人做铺垫;探寻木鱼声的来源,推动情节的发展。还有介绍木鱼的作用使文章内容丰富。整理这些内容,分内容、作用两方面表述,可以得出答案。 小题4:这道题是文章标题的探究题,文章的标题主要有如下一些作用:(1)引领全文是全文的中心。(2)文章的主体事件。(3)交代文章人物、时间、地点等。(4)有时文章题目比较怪异,这样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富有深刻的意蕴。(5)文章的线索。本文主要从(1)(2)(4)(5)四个方面探讨。“木鱼”本是佛门中的用物,“馄饨”是食物,“木鱼馄饨”将表面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看似怪异,而这正是作者的匠心之处,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使文章富有意蕴;全文围绕作者对木鱼声神秘的玄想、寻觅声源、与老人相识、熟识后的感动以及乔迁后对老人的怀念这些事件展开,是文章的线索,作者正是在探寻木鱼声的过程中发现了生活的美好,让自己心灵得到净化,应该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分条表述这些内容可以得到答案。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木鱼馄饨林清玄⑴深夜到临沂街去访..”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警惕叙述陷阱——评《南方周末》复旦投毒报道王辰瑶这两日《博客天下》和《南方周末》关于复旦大学学生被毒杀事件的长篇报道在网上热传。截止现在,《-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作为新兴媒体,互联网冲击了已有的文学体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阅读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网络、传统文学期刊、出版社三分文坛的-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