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玛莎(俄]屠格涅夫许多年以前,我住在彼得堡时,每次雇街头马车,总要和马车夫聊聊天。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郊的贫苦的-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玛莎 (俄]屠格涅夫 许多年以前,我住在彼得堡时,每次雇街头马车,总要和马车夫聊聊天。 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赶着拉着上过赭色油漆的小雪橇的赢弱的瘦马,来到京城,希望挣些糊口的费用,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 那一天,我就雇了一个这样的马车夫。他是个20岁光景的小伙子,身材高大,体格匀称,仪表堂堂。他有一对蓝色的眼睛,红润的面颊,他那一直戴到眼眉边的带补丁的帽子下边,露出卷成一个个小圈圈的淡黄色头发。而且,他那魁伟的肩膀怎么能穿得上这么一件褴褛的厚呢上衣! 然而,马车夫那漂亮的、没有胡须的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 我和他攀谈起来。从他的话语里,也听得出他的悲伤。 “怎么啦,兄弟?”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愉快?难道有什么不幸吗?” 小伙子没有马上回答我。 “是的,老爷,是的,”他终于说道,“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了。我死了妻子。” “你爱她……爱自己的妻子吗?” 小伙子没有回过头来看我,他只是低下头。, “我爱她,老爷。已经过去7个多月了……但我还不能忘掉。我心里难过死了呢!她年轻,健壮!仅仅一天功夫,她就给霍乱病夺走了。” “她待你好吗?” “唉,老爷!”贫苦的农人沉重地叹了口气,“我和她在一块儿生活得多么和睦啊!她死时我不在家,所以,我突然在这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人们已经把她埋掉了——我立刻赶回村里去,赶回家里去。等到我回去,已经是半夜啦。我跨进自己的小木屋,站在屋子中间,就这样小声地说:‘玛莎!玛莎呀!’只有蟪蛄的吱吱叫。我不觉哭起来,坐在小木屋的地板上——还用手掌拍了一下地板!我说: ‘你这贪得无厌的东西……你吞噬了她……也把我吞噬掉吧!唉,玛莎!”’ “玛莎!”他突然压低嗓子又叫了一声。他没有放松手里的缰绳,用手套揩了揩眼泪,抖了抖它,放到一边,耸了耸肩膀,就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了。 我跳下雪橇时,多给了他剩下的15戈比。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双手抓着帽子——随后踏着街上空荡荡的雪地,在一月严寒的灰白色的雾里,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在形象刻画上别具一格,玛莎这个主人公始终未正面出场,作者将笔墨全部用在玛莎的丈夫——马车夫身上,借助丈夫的介绍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特点。 B.“贫苦的农人”“赢弱的瘦马”“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霍乱病”等,反映了俄国19世纪农村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了作品中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 C.马车夫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还地主们的代役租”,一再称“我”为“老爷”,自甘被奴役的处境,表明他尚未觉醒。作家对此虽未作品评,但实质上持否定态度。 I).英俊的马车夫的悲伤的神情、沉重的叹息和声声深情的呼唤,表现了他对妻子刻骨铭心的挚爱,并促使读者在无限的遐想中创造玛莎动人的形象。 E.作品中的“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关山下层农民的疾苦,表现了作家的先进立场和思想倾向。 小题2:小说着重写出了“夜间的马车夫”因死了妻子而产生的悲伤情绪。请分析哪些方面写出了马车夫的悲伤情绪?(6分) 小题3:小说最后写“他”“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请分析作者为什么用“挣扎”一词结束对“他”的刻画?(6分) 小题4:小说第二段开头写道:“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试根据这句话,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屠格涅夫这个作家的特点,并谈一谈这给你的启示。(8分) |
答案
小题1:D、E 小题2:①马车夫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②马车夫的话语也表现出悲伤。③马车夫的动作也表现出悲伤痛苦。 小题3:突出表现马车夫因妻子之死精神几近崩溃的状态,给读者留下抹不去的印象。同时也表现了俄国19世纪农村的贫苦农人“挣扎”的生活状态。 小题4:同情下层百姓,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 |
小题1: 试题分析: A“具体形象”错。B没有“自然环境”。C“……表明他尚未觉醒。作家对此虽未作品评,但实质上持否定态度”的分析有误。 小题2: 试题分析: “然而,马车夫那漂亮的、没有胡须的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 我和他攀谈起来。从他的话语里,也听得出他的悲伤。”“小伙子没有回过头来看我,他只是低下头。”“贫苦的农人沉重地叹了口气”“他没有放松手里的缰绳,用手套揩了揩眼泪,抖了抖它,放到一边,耸了耸肩膀,就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了”从以上内容均可看出其悲伤之态。 小题3: 试题分析:挣扎:竭力支撑或摆脱。从小说内容来分析他要极力支撑的是艰难的生活;他要极力摆脱的是丧妻的痛苦和艰难的生活。另外“挣扎”一词将上述内容很形象的表达了出来。 小题4: 试题分析:“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赶着拉着上过赭色油漆的小雪橇的赢弱的瘦马,来到京城,希望挣些糊口的费用,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我跳下雪橇时,多给了他剩下的15戈比”由此可得出“同情下层百姓”的特点。本文的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屠格涅夫的做法告诉我们要从生活中发掘写作的素材。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玛莎(俄]屠格涅夫许多年以前,..”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片赤心在丹青韩小蕙①吴冠中的艺术生涯是一支射向靶心的箭——“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箭,一辈子不偏不倚地、就奔着这一个目标的箭。②他和绘画的关系,-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作家该向契诃夫学些什么?童道明①1月31日,俄国作家契诃夫诞生150周年。这一天,俄罗斯总统到契诃夫的故乡拜谒这位伟人。同一天,中国外国文-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