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朱佩弦先生叶圣陶朱佩弦先生是国立清华大学的教授,任职已经二十多年。以前在浙江省好几个中学当教师,也在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教过书。他-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朱佩弦先生 叶圣陶 朱佩弦先生是国立清华大学的教授,任职已经二十多年。以前在浙江省好几个中学当教师,也在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教过书。他毕了北京大学的业就当教师,一直没有间断。担任的功课是国文和本国文学。 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教师有所谓“预备”的工夫,他是一向做这个工夫的。不论教材的难易深浅,授课以前总要揣摩,把必须给学生解释或提示的记下来。一课完毕,往往满头是汗,连擦不止。看他的神色,如果表现出舒适愉快,这一课是教得满意了,如果有点儿紧张,眉头皱紧,就可以知道他这一课教得不怎么惬意。他教导学生采取一种平凡不过也切实不过的见解:欣赏跟领受着根在了解跟分析,不了解,不分析,无所谓欣赏跟领受。了解跟分析的基础在语言文字方面,因为我们跟作者接触凭藉语言文字,而且单只凭藉语言文字。一个字的含糊,一句话的不求甚解,全是了解跟分析的障碍。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触及作者的心,知道作者的心意中为什么起这样的波澜,写成这样的一篇文字或一本书。这时候,说欣赏也好,说领受也好,总之把作者的东西消化了,化为自身的血肉,生活上的补益品了。他多年来在语文教学方面用力,实践而外,又写了不少文篇, 主要的宗旨无非如此。我们想,这是值得青年朋友注意的。好文字好作品拿在手里,如果没有办法对付他,好只好在它那里,与我全不相干。意识跟观点等等固然重要,可是不通过语言文字关,就没法彻底分析意识跟观点等等。不要以为语言文字只是枝节,要知道离开了这些枝节就没有另外的什么大事。 他是个不断求知不惮请教的人。到一处地方,无论风俗人情,事态物理,都像孔子入了太庙似的“每事问”,有时使旁边的人觉得他问得有点儿土气,不漂亮。在文学研究方面,这种精神使他经常接触书刊论文,经常阅读新出的作品,不但理解这些,而且与这些同其呼吸。依一般见解说,身为大学教授,自己自然有已经形成的一套,就把这一套传授给弟子,那是份内的事儿。很有些教授就是这么做的,大家也认为他们是行所当然。可是朱先生不然,他教育青年们,也随时受青年们的教育。单就他对于新诗的见解而言,他历年来关心新体诗的发展,认明新体诗的今后的方向,是受着一班青年诗人的教育的,他的那些论诗的文字就是证据。 他待人接物极诚恳,与他做朋友的没有不爱他的,分别时深切的相思,会面时亲密地晤叙,不必细说。他在中学任教的时候就和学生亲近,并不是为了什么作用去拉拢学生,是他的教学和态度使学生自然乐意亲近他,与他谈话和玩儿。他在大学里还是如此,学生就是朋友,他哪里肯疏远朋友呢?可是他决不是到处随和的好好先生,他督责功课是严的,没有理由的要求是决不答应的,当过他的学生的都可以作证明。学生对于好好先生当然不至于有什么恶感,可也不会有太多的好感,尤其不会由敬而生爱。像朱先生那样的教师,实践了古人所说“教学相长”,有亲切的友谊,又有坚强的责任感,这才自然而然成为学生敬爱的对象。 他作文,作诗,编书,都极其用心,下笔不怎么快,有点儿矜持。非自以为心安理得的意见决不乱写。不惮烦劳的翻检有关的材料。文稿发了出去,发现有些小节目要改动,乃至一个字还欠妥,总要特地写封信去,把它改了过来才满意。 他毕生尽力的不出国文跟文学,他在学校里教的也是这些。“思不出其位”,一点一滴地做去,直到他倒下,从这里可以见到一个完美的人格。 (选自中国二十世纪散文精品《叶圣陶卷》,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小题2:朱佩弦先生“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体现在那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小题3:朱佩弦先生“毕生尽力的不出国文跟文学”,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他在这两方面的贡献。(6分) 小题4:关于读书,朱佩弦先生认为打通语言文字是关键,陶渊明则主张“好读书,不求甚解”,即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你赞同那一种观点?请结合原文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8分) |
答案
小题1:BC 小题2:①朱先生一向做上课前的“预备”工夫,授课以前总要揣摩。②教会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欣赏和领受文学作品的方法。③朱先生督责功课很严,没有理由的要求决不答应,有坚强的责任感。④不囿于自己已经形成的一套,受青年们的教育,实践了古人所说“教学相长”。(答出3点即可) 小题3:①大学毕业后一直担任国文和文学教师,尽职胜任。②在语文教学方面用力,实践而外,又写了不少文篇,阐明阅读主张。③文学研究方面,关心新体诗的发展,认明新体诗的发展方向。④他作文,作诗,编书,都极其用心 小题4:第一种情况:①赞同朱佩弦先生的观点。②因为欣赏跟领受着根在了解跟分析,不了解,不分析,无所谓欣赏跟领受。了解跟分析的基础在语言文字方面,一个字的含糊,一句话的不求甚解,全是了解跟分析的障碍。③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种情况:①赞同陶渊明的读书观点。②“不求甚解”同样需要用心读书,只是不死抠字眼。因为读书者摆脱单纯的“咬文嚼字”后,专心致志地刻苦探求,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对问题的实质认识得更加深刻彻底。③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言之成理即可。(答出3点即可 |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可以用假设代入法。A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一个字的含糊,一句话的不求甚解,全是了解跟分析的障碍,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触及作者的心。”D项说法与原文不符,属于强加因果关系。原文没有“所以”。E项与原文不符,“乐于合作”属于画蛇添足。原文没有这一点。所以正确选项是B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感悟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能表现他性格的语句中进行概括或者引用原句。文章第二段,“他是一向做这个工夫的。不论教材的难易深浅,授课以前总要揣摩,”“他教导学生采取一种平凡不过也切实不过的见解…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触及作者的心”可以概括为教会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欣赏和领受文学作品的方法;文章倒数第三段“他督责功课是严的,没有理由的要求是决不答应的,当过他的学生的都可以作证明”可以概括为责任感强;“像朱先生那样的教师,实践了古人所说“教学相长”。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从题干要求“国文”“文学”两方面的贡献,在文章中找到跟“国文”“文学”相关的语段,进行分析概括。如在国文方面,文章第二段“他多年来在语文教学方面用力,实践而外,又写了不少文篇, 主要的宗旨无非如此”是指他在阐明阅读主张(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触及作者的心)方面的贡献;文章第三段“在文学研究方面,这种精神使他经常接触书刊论文,经常阅读新出的作品,…单就他对于新诗的见解而言,他历年来关心新体诗的发展,认明新体诗的今后的方向,”是指他在文学研究方面,关心新体诗的发展,认明今后的方向。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然后结合这文章的具体内容和自己的理解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如要认同朱佩弦先生的观点,就要从他的阅读方法指导和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亲身体验来阐述;如要认同陶渊明的观点,要从不死抠字眼专心致志地刻苦探求,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方面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来阐述。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江南好周海亮江南好。江南有桑。桑有纤弱的身子,纤长的颈,纤秀的臂,纤美的足。桑住在小镇,小镇依河而建,小河匍匐逶迤。黄昏时桑提着白裙,踏-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心理师的杯子郭震海这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太阳疲惫了,懒散了,失去了正午的热烈。在省城,我要去见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原本学古代汉语,毕-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