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大地的声音向迅①秋虫唧唧的叫鸣,把个初秋的夜晚闹腾得丰腴而清凉。②不是一颗枯叶上的露珠,我也沉浸于如此浓稠却又轮廓分明的夜晚——像是有人-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大地的声音 向迅 ①秋虫唧唧的叫鸣,把个初秋的夜晚闹腾得丰腴而清凉。 ②不是一颗枯叶上的露珠,我也沉浸于如此浓稠却又轮廓分明的夜晚——像是有人握着橹,在墨绿色的水面摇落起一片一片珍珠似的水声。一整个夏天,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我经历的那些不算短的岁月,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那些唧唧声,好似就是时间的一种比较具体的呈现形式。我实在是太粗心大意了,近三十个夏天,竟被我故作大方地一掷而去——我没有一次认真地聆听那些动人的唧唧声。直到这个晚上,我才坐在一方池塘边,平心静气地聆听了一次那来自山野和草木间的小提琴交响曲。 ③繁星一般密集的鸣叫声,从池塘对面的一叠浓墨泼就似的小山里和岸边的草丛中源源不断地传诵出来。——唧——唧——啾——啾——此起彼伏,高低错落。 ④初闻其声,以为杂乱无章,重复无趣,只是风吹草动惊起的回声罢了。但倘若把眼睛闭起来,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了——安详的大地,就如一架巨型琴键,而那些不甘寂寞的虫子呢,都是一些技艺绝佳的琴手,或避于一片树叶下,或站在一块爬满了青苔的石头上,或攀在一根草茎上,对着渺远的夜空,优雅发声,忘乎所以地尽兴弹奏——但我总是在它们的声息中,闻见了那么一点淡淡的哀戚和愁绪。我想,这大概是因它们把自身的生命体悟也融进了曲子吧,更或是命运逼迫它们用身体发出唧啾之声的呢。 ⑤可这样的比喻总是有些欠妥——它们的鸣声,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又像是来自深沉的大地。 ⑥我又想它们到底为何要这么不辞辛劳地夜夜长鸣呢?是在低声祈祷吧,是在高声歌唱吧,是在朗诵诗篇吧,是在念诵经文吧,是在呼朋引伴吧,是在促膝长谈吧……有那么一个时刻,我躺在池塘边湿漉漉的既做绿化树的围栏又充作了坐骑的条凳上,双手情不自禁地和着那隐秘的节奏,在空气中像音乐指挥家那么划动起来——那些音乐竟惊奇地在我的手臂和呼吸间流动起来;那些音乐,像低垂的夜幕里极柔和的云朵,更像来自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⑦我在一处草丛边蹲下来,捕捉到了两首独奏曲——它们分别来自两只我并未发现身影的促织——啾——啾——我学不来它们的叫声。我莫名地惊诧,继而又莫名地激动起来。我感觉天与地在此刻与我离得特别近,我就像一个睡在襁褓中的婴儿,在旋律优美的摇篮曲中,抵达天堂。 ⑧我心底还是无比清楚的,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旗帜——是大地的声音。不止是那池塘对岸林深叶茂的山林,只要是那些没有被水泥覆盖和倾轧的泥土里,夏秋时节,就会有虫子们的歌唱和伴奏,这无言的故乡,生长着无数生命。即使是那些密实而堡垒森严的水泥地之下,也有生命在无声活动;即使是干净而空荡的水泥地之上,那些哪怕是仅仅落得下一粒草籽的小小坑洼里,也会有精瘦的绿色,可怜巴巴地冒出来呢。 ⑦我知道,很多虫子的生命仅止于夏秋两季。秋天一过,它们要么深入泥土预备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要么连同它们飘荡在草木间的歌声和一缕精魂,化成了那么一小点泥土。生命究竟是短暂的,可它们用歌声构筑的那个音乐世界,是多么宽广啊——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它们的舞台,大地万物,都变成了它们的听众。不仅是包括我在内的人,就是那些树木与月儿,也都静静地聆听着那生命精彩的绝唱。 ⑩虫子们的精神世界,真是海阔天空。歌者的一生,哪怕繁华落尽,却仍然余音不绝。 (有改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
小题2:阅读文章①-④段,简要归纳作者描写了虫鸣声哪些特点。(4分) 小题3:文章多处描写虫鸣的声音,为何题目是“大地的声音”?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原因。(4分) 小题4:作者巧妙地借助“聆听声音”来表达文章深刻的主旨,可见聆听很重要。我们要怎样聆听呢?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
答案
小题1:BD 小题2:密集、优雅、同起彼伏、高低错落、淡淡的哀戚。 小题3:①虫鸣声是大地声音的一种(“它们的鸣声,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又像是来自深沉的大地。”)②虫鸣声有代表性(“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旗帜——是大地的声音”)③作者由虫鸣声扩大到大地上其它声音,逐步升华。(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4:①细心观察才能聆听②平心静气地聆听③用自己的灵魂聆听(3分);列举现实在恰当例子、现象并对此作出分析(3分)(此题考生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2分) |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是对文章的综合考查,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制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选项B对应的原文“一点淡淡的哀戚和愁绪。我想,这大概是因它们把自身的生命体悟也融进了曲子吧,更或是命运逼迫它们用身体发出唧啾之声的呢”,作者从虫鸣声的“哀戚和愁绪”体悟到的是“生命”和“命运”的相关的内容,和自身的反省没有必然的联系;选项D对应的原文“即使是那些密实而堡垒森严的水泥地之下,也有生命在无声活动;即使是干净而空荡的水泥地之上,那些哪怕是仅仅落得下一粒草籽的小小坑洼里,也会有精瘦的绿色,可怜巴巴地冒出来呢”,从文意看“精瘦的绿色”表现生命的顽强。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内容的概括题目,一般可以在文中找到关键的词语作为答案,注意是“虫鸣声”的特点,主要词语是:“密集”“此起彼伏,高低错落”“优雅”“淡淡的哀戚和愁绪”。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的标题探究的题目,但问题的设置是有指向的“虫鸣”为何用“大地的声音”作为标题,这就要探究“大地”和“虫鸣”之间的关系,“大地”优于“虫鸣”的地方,从文中的句子可以找到一些端倪,“聆听了一次那来自山野和草木间的小提琴交响曲”“它们的鸣声,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又像是来自深沉的大地”“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旗帜——是大地的声音”,然后探究文章的结构,现实“虫鸣”然后是“大地”,最后是“生命的感悟”,逐层深入,深化主旨。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首先会的如何倾听,要在文中找到依据,不能随意的拓展,文中的重要句子是“认真地聆听”“平心静气地聆听”“那些音乐竟惊奇地在我的手臂和呼吸间流动起来;那些音乐,像低垂的夜幕里极柔和的云朵,更像来自我的身体,我的灵魂”“也都静静地聆听着那生命精彩的绝唱”概括这些内容,然后以此为基础结合现实作答。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大地的声音向迅①秋虫唧唧的叫鸣,..”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善用技术更须关注心灵完整地再现现实世界原貌一直都是电影的努力方向。技术的进步使电影再现和重构现实中存在的事物成为可能,让电影制作似乎-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伦理本位梁漱溟缺乏集团生活之中国人,则一面不知有团体,一面不知有个人。从社会结构上说,英美为个人本位之社会,苏联为社会本位之社会,中-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