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牟宗三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培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培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三百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17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
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保存文化是对的,哪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
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毁,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厚的一面。
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扬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三百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他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
小题1:文章第2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4分)
                                                                                                       
小题2:文章第4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小题3: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小题4: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
小题2: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他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的了解更全面。
小题3:《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乡村建设理论》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答“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也可。)
小题4: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启示有四点:(1)从问题来说,要评传结合;(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小题1:
试题分析:阅读第2段可知,每个画线句之后的语句都是对评价的具体阐述,由此可知答案就在这里,这些句子分别为“从性情……真知灼见”“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小题2:
试题分析:结合本段内容看,主要是谈传主在文化方面的“本事”,因此答案中要有“文化”一词。回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想到一些常用术语“引起全文、铺垫、伏笔、激发兴趣”,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围绕传主作答,本题可侧重于对读者的作用来回答。
小题3:
试题分析:文中关于《中国文化要义》的评述主要出现在第6至第8段,之后的段落重在评述他的人格,由此不难做出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1)要全面,第8段仍为其关于文化的认识,因此不可忽略;(2)语言注意表现本质上的不足,如前两点可概述为“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
小题4:
试题分析:本文思路比较清晰,第1段最后一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可视为总起句,后面几段均以此为中心展开评述。因此,第一问要点应是“学问和人格”。回答第二问时一定考虑自己的写作实际情况,要分条回答,尽量多答。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牟宗三我..”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