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22分)你必须做出选择奚同发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22分)
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表示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他从来没有这么放松地拉过琴,时而飞扬如瀑,时而沉滞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泪水、奔跑,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两项是(4分)()()
A.小说第3自然段点明了他对小提琴没有感情,并以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交代了他练琴是由于他父亲的强迫,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文章这样写,表现了他在长期的机械性练琴中所形成的习惯。
C.毕业考试的演奏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这首曲子是他自己创作的,表现的是自己的生活——他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
D.这篇小说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展开,运用了倒叙的方式;小说在故事高潮处骤然转折,瞬间“引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E、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来描写人物、塑造形象,着重展示了作品主人公在“强迫”下学琴的心理历程。
小题2: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做出选择”的理解。(6分)
小题3: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6分)
小题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A.C
小题2:
①毕业前,“他”只能选择父亲的安排,走自己情非所愿的人生道路;毕业时“他”,毅然选择放弃。人生有太多无奈,有时不得不做出选择。(3分);
②第二人称“你”,既指小说中的“他”,又可推及到其他人。丰富了小说的意蕴,升华了主旨。(3分)
小题3:
①“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作者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他”内心的压制和反抗,突出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张力。(2分) 
②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
③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后文他的最终选择形成反差,引人思考。(2分)
小题4:
①这篇小说用倒叙的方式叙述叙述了主人公从儿时起近二十年的学琴拉琴,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又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的经历;表达了是对应试教育的控诉(批评);告诫人们教育要尊重个体的兴趣需要。(4分)
②启示:干事情不可强迫,应该尊重个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第三自然段没有“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C项“他自己创作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来看,应是他的临场发挥。
小题2:
试题分析:文章标题往往会昭示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有的标题直接点明文章主题;有的标题具有象征意义,有的标题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因此考虑一个标题的好处,应从内容、主旨、修辞等方面考虑。本文“你必须做出选择”标题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是文中主人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可见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了文章主旨。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为考查情节的作用。情节安排及其作用类题规范思路: ①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可能两个方面: 表现了人物的某种感情,塑造人物某种性格。 (或交代、展示人物活动环境) ②对“情节”的作用。 如位于开头,就有“设置悬念”或“埋下伏笔”;如在结尾,就可能“照应上文”;还要考虑“推动情节的发展”或“造成情节陡转”等。 注意情节技巧:抑扬、线索、呼应、铺垫、悬念、伏笔、时空交错、误会、巧合、急转、点题、出人意料的结尾等。 ③对“主旨”的作用。分析有没有“点明主旨”或“升华主旨”。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概括。主题指作者的思想、观点、意图在文中的体现。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考点是现代文阅读的重点,在近十年的高考中出现率达百分之百,且分值较高。概括作品的主题可以遵循从文内到文外、由主观到客观的原则。它主要考查两个方面:1.概括文章的中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写了什么。二是文章为什么要写。2.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或目的、用意。归纳概括中心,提倡整体阅读,只有把握了全文内容,掌握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才能抓住本质,进行联系。概括作品主题类答题模式:1.本文描写了……(记叙……事情,借……事物),抒发了……的感情(揭示了……哲理,寄寓了作者……的愿望)。 2.文章通过……的描写(本文以……为主线,描写了……),揭露了(赞扬了、表扬了)……,启示(呼唤)人们……。解答策略:1.高度关注标题、开头、结尾。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就能比较简便地“窥探”文章的“心灵”——中心。而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文章中心和主题所在的地方。2.紧抓主旨句、文眼句不放松。一般地说,文体不同,主旨句往往不同,应分别对待。议论文中,常常是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它常处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记叙描写类的文章,一般是对记叙内容发表的议论或抒情部分。领会这些句子,就能很容易把握住文章的主旨。3.逐层归纳段意,总结文章主题。在阅读文章过程中,给每一段标上序号,边读边概括每一段写些什么,即所谓这一个段落的段意,然后运用合并的方法直至总结出文章的主题。 4.关注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关注注释等已知条件。有许多作品只有在了解了它产生的背景,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与感情,准确地概括作品的主题。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22分)你必须做出选择奚同发音乐..”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