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10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10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小题1: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祖母刘悯臣孤弱
C.常在床蓐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天下之奇才
B.能守其土,不赂秦庶刘侥幸,保余年
C.李牧连之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D.至于颠覆,固宜然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小题3:下列各项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不抑耗其实而已
C.可谓智力孤危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小题4:下列各项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远略速祸焉
B.洎牧谗诛臣供养无主
C.猥以微贱,侍东宫臣生陨首,死当结草
D.不名节犹蒙
小题5:下列各项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洎牧以谗诛
C.苟以天下之大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B
小题5:B


小题1:
试题分析:A闵通悯C蓐通褥D无通毋。辨析通假字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必须了解通假字与本字多为同音代替这个基本规律,本字就是被替代的字。具体说,它们在读音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同音通假,例如“闵通悯、蓐通褥、无通毋”。(2)近音通假。例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读“wú”。(3)音变通假。例如“扁鹊望桓侯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读“xuán”。 另外,有少数形近通假字。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通“悦”,读“yuè”。还有像“女”通“汝”等,都是因为形体相近而形成的通假现象。通假字一般是用笔画少的字代替笔画多的字。特殊的通假字要单独记忆,例如“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小题2:
试题分析:D名词做状语。A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B形容词作动词/动词;C使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古文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为动。(1)名词用作状语,是指该名词在句子中不是主语,而是用来直接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方位等等。例如,“臣不胜犬马恐怖之情”中的“犬马”。(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指原句或原主谓短语中没有动词谓语,而该名词或形容词正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充当了谓语。例如,“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3)使动是指主语支配和影响宾语,使宾语发出了某种动作或产生了某种情况和变化。例如,“李牧连却之”中的“却”。(4)意动是指“主观认为”, 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是意念上的、心理上的认识或感觉。例如,“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带”。(5)为动用法的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例如,“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中的“哀”。
小题3:
试题分析:A其实:古义:它们的果实; 今义:实际上。B至于:古义:一直到.......;今义:副词。表示事情达到某种程度;连词。成立:古义:长大成人;今义:建立。告诉:古义:申诉;今义:向别人陈述;通知某事,使人知道。其实:古义:它们结果实; 今义:实际上。C智力:古义:智,智谋;力,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不行:古义:没有去做;今义:不可以。 D不行:古义: 不能走路,这里指柔弱;今义:不可以。故事:故事 古义:先例,旧例;今义:真实或虚构的事情。
小题4:
试题分析:B译为“因为”; A起初/才 ;C担任/应当 ;D自夸/怜惜
小题5:
试题分析:例句为被动句。B被动句A介词短语后置C定语后置D判断句。古代汉语中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附【参考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10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综合读写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综合读写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