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木质高楼有望扎根中国城市常常被人说成“水泥森林”。而在上海世博园,展示着城市的另一种生长形态——木结构建筑重归林立的楼-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木质高楼有望扎根中国
城市常常被人说成“水泥森林”。而在上海世博园,展示着城市的另一种生长形态——木结构建筑重归林立的楼群之中。专家表示,未来中国城市中可能将崛起超过7层的木质建筑,城市不再全是“水泥森林”。
位于世博园C片区的挪威馆由15棵巨大的“树”构成,从5米到15米,高高矮矮的这些“树”都有抓地的“树根”,都伸展着4条“枝干”托起顶篷。不约而同,瑞典馆、加拿大馆和温哥华馆等,也采用了木结构。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一座全木结构的小学在都江堰向峨乡破土而出,让木结构建筑再次进入视线。作为木结构建筑鼻祖的中国,在这一领域停滞20年后开始复苏。
欧洲木业协会主席索德安介绍说,除抗震性能强之外,木结构房屋建造中因为都会和矿物棉一起混合使用,房子会呈现非常好的保温性能。尤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可再生材料,由于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木结构建筑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我国当前的建材消耗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所副所长赵霄龙博士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中国建筑每年消耗的铁矿石超过3亿吨,石灰石4500万吨,排放二氧化碳将近4亿吨,“木结构建筑在中国比例很小,大概为1%左右”。
木结构的先天环保优势并不意味着复兴之路平坦。最大疑问是,木头从哪里来。中国已经是一个林业资源匮乏的国家,再推广木结构建筑,是否会让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确实,中国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6,人均木材蓄积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8。不过,假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现良性循环并非不可能。瑞典等北欧国家早年也遭遇过乱砍滥伐森林的惨痛经历。在吸取教训后,瑞典法律规定,在砍伐一棵树之后,需要种上两棵甚至更多新树苗。
此外,木结构房屋还面临着一个土地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在大城市中显得不那么实用。对于这一点,欧洲的先进技术似乎可以提供借鉴。索德安透露,欧洲纯木材建筑现在已经能建到9层,而如果采用混合结构住房,最高已做到16层。所谓混合型结构,就是指承重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外墙、屋顶采用木结构。中国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也有望在年内出台,相对于现行《规范》只允许建3层以下的木结构建筑的规定,修编以后,混合型的木结构房屋标准有望达到7层。
在木材处理方面,如今的木质建材也摆脱了以往易燃、易损的形象。通过喷涂阻燃药液,木结构建筑物的延烧性得以加强。在经过干燥、防腐防蚁、集成等先进技术加工后,木材可以广泛应用于住宅、体育馆、桥梁等建筑中。日本每年有45%的新建筑为木结构建筑,这和建材技术演化不无关系,中国专家也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木结构复兴之路。赵霄龙透露:“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基复合人造板的生产国,而且利用秸秆生产板材的技术也正在成熟。麦秸定向结构板、零甲醛秸秆生态板等十分适合作为木结构建筑的材料。”这对于年产秸秆量超过7亿吨的中国,无疑是个福音。
(选自2010年10月22日《环球时报》)
小题1:下面关于“木结构建筑”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博园挪威馆、瑞典馆、加拿大馆和温哥华馆均为采用了全木结构建造的木结构建筑。
B.都江堰向峨乡的那座全木结构的小学是我国第一座全木结构建筑。
C.木结构建筑具有抗震性能强,保温性能好的优点。
D.木结构建筑能吸收二氧化碳,具有先天环保优势,大力推广有助于减低我国建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小题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木结构建筑最早出现在我国,但目前我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在某些方面仍落后于欧洲。
B.如果借鉴瑞典等发达国家经验实现林业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就可以在我国实现木结构的复兴。
C.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木结构房屋的土地利用率较低,因此木结构建筑在我国部分地方可能并不很实用。
D.随着利用秸秆生产板材技术的成熟,麦秸定向结构板、零甲醛秸秆生态板的出现,我国木结构建筑的比例很可能会逐渐增大。
小题3:在都市中,木质楼会以其复古的风格、别具一格的特点,赢得都市人的亲睐。如果要在较多的都市中建木质楼,你有什么好的建议?(5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1)伐木的同时一定要植木,以免让我国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2)充分利用好秸秆。(3)在条件允许的中小城市,尽可能多建木质高楼,以减少“水泥森林”建设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小题1:
试题分析:A原文为“木结构” 而非“ 全木结构”;答案区域在文章第二段。 B“为木结构建筑鼻祖的中国,在这一领域停滞20年后开始复苏”说明木结构建筑在我国早已有之;答案区域在文章第三段。D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是“木材” ,而非“木结构建筑”。答案区域在文章第四段。
小题2:
试题分析:B项中“如果……就”句式说法过于绝对,文章第七段语句“木结构房屋还面临着一个土地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说明解决林业资源匮乏并非复兴的唯一条件。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开放性,解题时学生可根据文中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发挥想象和联想,言之有理皆可。可从这些方面思考:利用木资源,保护木资源,秸秆等替代资源的利用等。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文章,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木质高楼有望扎..”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