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读图时代的文学黄力之文学受图像艺术(首先是影视)挤压,被边缘化的景象当然是实然存在,只要看一看人们对每年的奥斯卡电影奖与诺贝尔文学奖的-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读图时代的文学
黄力之
文学受图像艺术(首先是影视)挤压,被边缘化的景象当然是实然存在,只要看一看人们对每年的奥斯卡电影奖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不同关注度、兴奋度就知道了。
按一般的艺术分类,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等)、视觉艺术(绘画、摄影等)、造形艺术(雕塑、建筑艺术等)、视听艺术(电影、电视等)、综合艺术(戏剧、歌剧等)、语言艺术(文学等),前几类都有图像的存在(音乐较为复杂,此处只强调其存在表演的因素),唯文学以语言为存在方式,无图可读。
既然艺术的分类化走向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那么人们还是去多关注其功能性的区别吧。图像艺术与文学的功能性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外在形式美,后者注重“意志、爱”等精神范畴。而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全面性要求来说,图像艺术与文学都是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的“对象的存在”,无本质上的高低之分。
黑格尔说“语言的艺术,即一般的诗”,“是绝对真的精神的艺术,把精神作为精神来表现的艺术。因为凡是意识所能想到的和在内心里构成形状的东西,只有语言才可以接受过来,表现出去,使它成为观念或想象的对象。所以就内容来说,诗是最丰富、最无拘碍的一种艺术。不过诗在精神方面虽占了便宜,在感性方面却蒙受了损失”。
在审美活动中,人们的想象力尽管是无穷大的,但显然要受个体的经历、知识、思想水平、审美感受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某个人的想象可能有作者创作中所没有的东西,但也可能永远不知晓作者表达的某些东西,其想象力的局限使之无法达到。而把文学改编成为影视剧以后,此一局限性会有所改变。
不过,人们也注意到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真正经典的电影电视剧一般都改编自小说。这说明即使在文学边缘化的当下,文学依然是图像艺术的工作母机。
文学的独立性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明人张岱就认为,王维一身兼诗人与画家,所以能诗画相通,但是并非诗画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能相通的。王维诗中的禅意,就不是都能入画的。
2010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与1987年版不同,新版剧的语言、旁白、片头片尾字幕全来自曹雪芹的小说,在忠于原著这一点上几乎无人能怀疑。但是,新版剧播出后,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体一路狂批,诸如宝玉太嫩,黛玉太胖,铜钱头太恶俗,旁白太多,文言文难理解,配乐阴森,梦幻气场太过唯美等等,不一而足。
我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红楼梦》乃文学中的极品,尽管属于小说,却不在于“用感官去感知一种眼前外在事物,而永远是心领神会”。它的故事能够改编成图像艺术,却又不具备一般图像艺术的眼球功能,这样,改编者如果一方面要提升其图像艺术的眼球功能,另一方面又意欲忠于原著的文学性,结果必然是不讨好的。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导演李少红就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曹雪芹的文字很美,我们编不过他。人们欲向《红楼梦》寻求精神的慰藉,必须回到文学文本。
展望未来,无论技术还要给图像艺术带来什么优势,只要语言文字依然是人与人的交流工具,则文学的精神价值是永恒的。           
小题1:根据原文判断,不能支持“读图时代的文学不必悲观”的观点的一项是 (   )
A.在审美活动中,人们的想象力尽管是无穷大的,但显然要受个体的经历、知识、思想水平、审美感受水平等因素的限制。
B.真正经典的电影电视剧一般都改编自小说。这说明即使在文学边缘化的当下,文学然是图像艺术的工作母机。
C.文学的独立性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比如王维诗中的禅意,就不是都能入画的。
D.2010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导演李少红就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曹雪芹的文字很美,我们编不过他。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图像艺术注重外在的形式美,文学更关注若干精神范畴,但二者的这种本质上的区别并不能区分其高低。
B.黑格尔在论及诗歌的表现功能时认为,诗歌这种文学艺术形式并不在任何方面都具有优势。
C.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之后,文学因欣赏者的想象力不足所产生的局限性就会完全得到改变。
D.如果改编者既忠实于原著,又能使改编的影视作品具有一般图像艺术的眼球功能,或许也就能取得极大的成功。
小题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诗中的禅意,就不是都能入画的,这说明文学的内蕴不能都化为图像艺术。
B.真正经典的电影电视剧一般都改编自小说,所以,即便在文学边缘化已成事实的今天,有识之士仍不可轻视文学。
C.李少红改编《红楼梦》招来很多负面评价,说明要将文学作品改编成成功的图像艺术是不可能的,也是徒劳的。
D.只要语言文学依然是人与人的交流工具,文学独立于图像艺术的功能就仍然存在,它也不可能被图像艺术所取代。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1:
试题分析:不能证明读图时代的文学不必悲观,只能证明了图像艺术也有其自身的优势。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注意原文中“而”表示转折关系;C项原文只是说局限性会有所改变。夸大了程度;D项作者认为这个矛盾是无法调合的,不存在“或许”。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小题3:
试题分析:原文只是认为像《红楼梦》这样极品级的文学作品改变不能获得成功。至于“徒劳”则更不符合作者观点,因为文中谈及的图像艺术与文学区别时各有各的功能。如“而把文学改变成影视剧以后,此一局限性会有所改变。”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词语出现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判断。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读图时代的文学黄力之文学受图像..”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