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微博时代:说话的自由与责任微博是一个新事物。它类似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字的话,发布信息,即时互动。相对于传统媒介,它的信-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微博时代:说话的自由与责任
微博是一个新事物。它类似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字的话,发布信息,即时互动。相对于传统媒介,它的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和简单。一条信息可以在几秒钟内传播开去,让人们感到身处信息现场,可以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用最快的速度传递出去。在这个空间里,所有人都可以平等的、相同的地位和身份发布言论,从而形成了一个容量巨大的公共话语空间。
微博门槛低,发布信息快,人人都可以过一把做记者的瘾,如同每个人都可以采访与发言。它不需要渊博的学识和技术的修炼。似乎不费时,不费力,就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发出去,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讨论他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民意民智有了新的“翅膀”,从对各种交通肇事事件的关注,到对地动仪的争论,再到警察“微博缉凶”,冷不防,我们这个时代,已经由论坛时代、博客时代升级到微博时代了。
事实上,微博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字数少,信息量大,消息发布之容易到了只需要点击一个“转发”键的地步。操作的便捷,简化了思考,也容易引发人们的跟随效应。在“生产”信息的过程中,也会制造出懒于识别、快速再转发的信息“媒子”,甚至有人捏造信息,制造“兴奋点”,博取人们眼球,引起更多关注,实现商业利益或者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信息变得丰富了,也更加杂乱、泡沫化了,甚至是哗众取宠!无论是金庸“被去世”的假新闻,还是名人“骂战”此起彼伏的喧哗,在良莠不齐的芜杂背后,不乏泄愤谩骂的胡言乱语。在“微博”这个水塘里,也有泥沙和浑浊不清的脏水……
中国的现实社会发展变化快,网络世界也远未成熟。微博让现实与网络有了更加亲密而闪电式的接触,有了表达的自由,它同时也需要建构道德与责任。当我们希望自由而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时,也需要维护和坚守社会的道德和责任。现代的中国已经走出了传统的中庸与中和,而趋于偏激与对立,做事与想问题常执于一端,这需要我们重新检讨和反思。
表达的自由也同时需要承担表达的责任。微博世界并不是私人世界,而是一个更加隐形而复杂的虚拟社会。人们总希望微博能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能尽快地从虚拟世界进入现实社会。一方面,汹涌的网络民意,通过虚拟的力量,冲击着种种现实弊端,促使当事人不得不出来面对公众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表达者也应该坚守和维护社会的责任。表面上,微博是“微”,是你个人的“麦克风”,但众多粉丝和听众却是社会人,你说的话虽不一定是人命关天、财产万千,却应有是非曲直、善恶正邪。
(摘自《光明日报》
小题1:列有关“微博”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发布言论的人可以以平等的地位和身份在微博里发布信息,与他人进行互动。
B.微博信息传递速度很快,网友可以在几秒钟内看到你发出的详细见闻。
C.在微博里,博主随时可以对他人进行采访,被采访者都可以对采访者的问题发言。
D.发言人在微博里可以不费时、不费力地发表信息,也会接受到良莠不齐的跟随信息。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微博运用博客与论坛的特长,它利用自己的发展速度和对现实的积极作用把我们的时代升级到微博时代。
B.发言人在微博里发布消息容易到了只要点击一下“转发”键,信息回复者的操作也十分便捷简单。
C.微博的成熟使我国走出了传统的中庸与中和,需要我们重新检讨和反思的是微博表达意愿是否合理等问题。
D.在微博“水塘”里,杂乱、不健康的信息也不少,纠正微博时代的影响已经刻不容缓。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请就“说话的自由与责任”谈谈你的看法。(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1)人们在自由而丰富地表达意见感受时,也需要维护和坚守社会道德。(2)每个表达者都可借助微博凝聚力冲击种种现实弊端,但也应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3)微博发表的是个人“微”言,但众多粉丝和听众却是社会人,发言者应有是非观点,不发表那些有损社会公德的言论。(每点1分,共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网友可以在几秒内看到你发出的详细见闻”不准确,微博用不超过140字的话发布信息,不能以最快速度传递“详细见闻”。C项,“随时可以对他人进行采访”不准确,微博是一个虚拟空间,不能对他人进行实地采访。D项,“可以不费时、不费力地发表信息”错误,原文说“似乎不费时、不费力”。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微博运用博客与论坛的特长”、“它利用自己的发展速度和对现实的积极作用把我们的时代升级到微博时代”都不符合原文的意思。C项,“微博的成熟”有误,因为我国的网络世界远未成熟。D项,“纠正微博时代的影响已经刻不容缓”文章中无此信息,况且这“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第4段中“有了表达的自由,它同时也需要建构道德与责任”,第5段中”另一方面,表达者也应该坚守和维护社会的责任”“ 你说的话虽不一定是人命关天、财产万千,却应有是非曲直、善恶正邪”这些关键句子加以整合即可。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然后再筛选、整合重要信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微博时代:说话的自由与责任微博是..”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