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春天的和弦周惟“三只白鹭飞过苍莽的群山。”整整一个上午,我都在想着这句话,和它打开的春天的图景。远远地,三只白色的鹭鸟首尾相随,从大山前飞过-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天的和弦
周惟
三只白鹭飞过苍莽的群山。”整整一个上午,我都在想着这句话,和它打开的春天的图景。
远远地,三只白色的鹭鸟首尾相随,从大山前飞过,在灰暗的山色映衬下,那三点白特别醒目,以至似乎泛出一层银光。它们的飞翔一直很柔婉、平缓,或许迎着寒风,还会有一两声长唳,但我离得太远,不可能听见。就像三个长翅膀的、明亮又安静的音符,它们横穿了空旷、清寂的音乐大厅——群山,多么像沉默的座椅——而且,尽管视线受阻,我也知道,在它们的下面,是一条宽阔的、缓慢的河流。
昨天中午,县城一所学校的一个高中生,在浮桥上跳河自杀,尽管有人极力救助,但于事无补,这个男孩的生命永远沉陷在了河底。这个孩子,如果不是游戏人生,拿自杀不当回事,那心里一定有什么迈不过的坎儿,但又有怎么样的坎儿要让人不得不面对死亡呢!选择死亡,选择背离一切,永远不再诉说与辩解,令人多么痛心!在脚尖踮离船头,把自己抛出去的瞬间,在身体被冰冷的世界轰然淹没的一刻,他有没有过回头的想法?回到实实在在的大地,感受春天的轮回与蓬勃,而不是低着头,只看见脚下一小片阴影。
现在已经到了四月份,高考还剩两个多月的时间,各方面的压力已经逐渐攀到了顶点。起早贪黑,浴血奋战,出不完的题目,做不够的试卷,老师是拧足的发条,学生是绷紧的弓弦,表面看精神昂扬,其实个个内心疲惫不堪。昨天改了份试卷,其实成绩还可以,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跑教室就发了通脾气,声色俱厉,唾沫横飞,吓得学生大气不敢出。分数困扰着所有的师生,急功近利成了大家的通病。偶尔反省,我发现自己实在是不喜欢这种神经质的生活。而且,我还注意到,临近高考,一些学生的性格也在明显发生着变化,原本外向的变内向了,原本内向的却突然喋喋不休、活蹦乱跳起来。以前教过一个女生,安静端庄,寡言少语,成绩也不错,可进了高三,却见她上课眼神恍惚,课间跟男生放肆地打闹,而且频繁地找人谈心,言行明显不正常,甚至到了怪异的地步。一次,她给每个老师桌上放了一瓶深色液体,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闻着有辣椒味,她却称是从家里带来的蜂蜜。后来,因为病势加剧,她不得不休学了。
站在窗前,看着阳光穿云破雾,我的心也渐渐开朗,如释重负。那三只白鹭早已飞出我的视野,我不知道它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它们自己仿佛也不在意,自由地翱翔在天地之间是它们唯一的目的。我愿意将它们比喻成一个和弦,一个圆润、舒缓的春天的和弦,那美好的天籁起于群山,远远近近地回响着。要从容,不要焦虑;要淡定,不要浮躁。这是大自然和生活指点给我的真理。
选自周惟散文集《虚构的出走》(大众文艺出版社)有删节
小题1:说说“三只白鹭飞过苍莽的群山。”一句在文章的作用。(4分)
小题2:作者在文章第三段中写道“就像三个长翅膀的、明亮又安静的音符,它们横穿了空旷、清寂的音乐大厅——群山”。请从写作技巧入手,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妙处。(6分)
小题3:文章的题是“春天的和弦”,而作者却以浓墨重彩写即将或正面临高考的学生与老师,似有“文不对题”之嫌。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请说说自己的想法。(7分)
小题4:下面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由“三只白鹭飞过苍莽的群山”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引出了应试教育这一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的确发人深省。
B.一个高中生跳河自杀,视人生如游戏,拿自杀不当回事,心里一定有什么迈不过的坎儿。这是对应该教育的宣誓与挑战。
C.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师生的眼里只有了“分数”这个概念。因此,越是临近高考,老师和学生们就越是紧张,心理上都会因压力过大而被扭曲。
D.生活是现实的,而现实往往少不了严峻甚至残酷的一面。所以,我们面对现实要从容,不要焦虑;要淡定,不要浮躁。
E.文章运用了比喻、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多种手法,给予读者多重艺术享受,值得一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1)统领全文。由三只自由翱翔的白鹭,引出被高考指挥棒打得晕头转向的没有了任何自己的老师和学生们,构成鲜明的对比,发人深省。(2)首尾呼应。一方面使全文井然一体,另一方面点明文章的主旨——春天的和弦——要从容,不要焦虑;要淡定,不要浮躁。
小题2:(1)运用象征(比喻)的手法。(1分)以奇妙的想象,把远方的白鹭、空寂的群山与美妙的音乐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给人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美感。(2分)(2)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1分)白鹭是动态的,也是实物;而音符是静态的,是作者的联想。群山和音乐大厅看似静态的,实则充满音乐艺术的活力,给读者以多重艺术享受。(2分)
小题3:不对。(1分)“春天的和弦”象征着作者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应该多一分从容与淡定,少一些焦虑和浮躁。(2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面临沉重高考压力的老师和学生们,有如拧紧的发条和紧绷的弓弦,表面看精神昂扬,其实个个内心疲惫不堪,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严重的伤害,所以他们有的心理扭曲,有的出现病态,有的甚至于选择死亡,一了百了。(2分)这样写,使文章前后两层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人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2分)
小题4:BC。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句作用题,作答时一般构从结构和内容作用两个方面着手分析。这句话侧重于结构作用:统领全文和前后呼应。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首先考虑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再考虑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最后考虑抒情方式。
小题3:
试题分析:本文题目和内容看似“文不对题”,仔细品味会发现作者匠心独运,通过二者的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更突出文章的主题。
小题4:
试题分析:B,过于夸大其词,文章中无法推理出“对应试教育的宣誓与挑战”这一说法。C,推断过于武断。作者的意思是“有些”人会因承受不了压力而心理扭曲。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春天的和弦周惟“三只白鹭飞过苍莽的群山..”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