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穷苦人(俄)列夫托尔斯泰在一间茅屋里,渔夫的妻子冉娜坐在灯下缝补旧渔帆。风在院子里呼啸、哀嚎,浪涛冲击着海岸,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天又黑-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穷苦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茅屋里,渔夫的妻子冉娜坐在灯下缝补旧渔帆。风在院子里呼啸、哀嚎,浪涛冲击着海岸,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天又黑又冷,但茅屋里却温暖如春,炉火还没有熄灭。在大海的咆哮声中,有五个小孩在挂着白蚊帐的床上熟睡。丈夫一大早就出海了。现在还没有回来。冉娜倾听着波涛的喧嚣和狂风的呼啸,心里忐忑不安。 旧式的木制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冉娜更担心了。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渔。他们从早忙到晚,又怎样呢?一家人勉强糊口而已。孩子们连鞋都穿不上,不管夏天还是冬天都光着脚跑路。吃的不是白面包,就是黑面包也不够吃;下饭的只有鱼。“咳,总算命好,孩子们没灾没病。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这样想道,又留心听着风暴的呼啸。“他在哪儿呢?上帝保佑他,救救他,可怜他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嫌太早。冉娜点着提灯,往头上披了一块厚头巾,点着提灯,走出门外,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一些了,灯塔上的灯是不是还亮着,能不能看得见丈夫的小船。但是,海上什么也看不见。风使劲地刮着她的头巾,一块掉下来的什么东西叩打着街坊西玛小屋的门,于是冉娜突然想起来,从傍晚起她就想去看望生病的街坊西玛。“还没有人去照料过她呢!”冉娜想道,敲了敲房门。仔细听着……没有人应声。 “寡妇的处境真难啊!”冉娜站在门口想道,“孩子虽然并不多,只有两个,可是一切都得她一个人操心。而她自己又有病!唉,寡妇的处境真艰难啊!我进去看看她。” 冉娜又敲了敲门。还是没有人应声。 “哎,西玛!”冉娜喊了一声。 “出了什么事情了?!”她想道,推了一下门。门开了,冉娜提着灯,走进了屋。冉娜发现西玛已经一动也不动地仰卧着。冉娜把提灯再靠近一些,不错,西玛已经咽气了,她脑袋向后仰着,在那冰凉发青的脸上呈现出死的安详。死者一只苍白的手仿佛要去拿什么东西,落了下来,垂在草垫上。而就在死者旁边,睡着两个胖脸蛋、葱头发的娃娃,身上盖着一件破衣,蜷着腿,两个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临终前还曾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他们的小腿,用自己的衣服把他们盖上。他们呼吸的均匀而平静,睡得香甜而酣畅。 冉娜不假思索地取下摇篮,用头巾把他们裹好,抱回家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回到家,她把没醒的孩子放在床上自己孩子的旁边,急忙把帐子拉好。她激动得脸色发白,似乎心里正受到巨大的折磨。“他会说什么呢?”她自言自语道,“养活五个孩子可不是闹着玩的事,还不够他操心的……是他回来了?不是,他还没有回来,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孩子领回来呢?……他会揍我一顿?那也活该,我该挨揍。他回来了!不是!……哎,他怎么还不回来呢?” 门响了一下,仿佛有人进来了。冉娜颤抖了一下,从椅子上欠起身子。 “没人。还是一个人也没有!上帝啊!我干吗要做这件事?”冉娜心事重重,久久坐在床边,默不作声。 雨停了,但是风还在呼啸,海仍在咆哮。 突然门开了,一个身材高大面色黝黑的渔夫拖着湿漉漉的鱼网走进小屋,说道: “我回来了,冉娜!” “哎,是你!”冉娜说道,没有勇气抬头看丈夫。 “糟糕透了,什么也没有打着,渔网还被剐破了。真是太糟糕了!……我好像从来没碰见过这样的黑夜。能活着回来就算万幸了。得啦,我不在家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 渔夫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火炉旁。 “我”冉娜的脸陡然变得苍白,断断续续地说,“我干了什么事……我在家缝补船帆……大风呼叫得我都有点害怕了。我真为你担心。” “对,对,”丈夫低声说,“天气坏透了!有什么办法呢!”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你知道吧,”冉娜说,“邻居西玛死了。” “真的?” “不知是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吧。两个孩子还都是小不点呢……一个刚会说话,而另一个刚刚会爬……” 冉娜沉默下来。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而忧虑。 “是呀,这倒是件事!”他说道,不时地搔搔后脑勺,“好吧,又有什么办法呢!得把他们抱过来,孩子们怎能同死人在一起呢!好吧,就这么办吧,咱们总能熬得过去。快去抱他们吧!” 可是,冉娜没有动地方。 “你是怎么啦?不愿意吗,冉娜?” “他们就在这儿。”再娜说着,把蚊帐拉开了。 小题1:文中划线处是一段心理描写,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小题2:丈夫主动提出收养孩子,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3:作者以“穷苦人”为题,你认为匠心何在?(6分) |
答案
小题1:这段话写冉娜同情孤儿寡母的艰难处境,决定前去探望,表现她的善良和热心。(2分)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收养两个孩子的举动作了铺垫。(2分)(内容分析各1分,人物性格特点和铺垫作用各1分) 小题2:冉娜担心丈夫会因为自己收养两个孩子而责打自己,但丈夫却主动提出收养孩子,这的确是意料之外的。(2分) “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鱼”,说明他是一个勤劳、不畏艰辛、勇于担当的人,所以,他主动提出收养孩子,是在情理之中的。(3分) 小题3:①“穷苦人”点明了小说人物的身份特点,文中写了冉娜和西玛两个家庭极度穷苦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穷人深切的同情。(2分)②以“穷苦人”为题,写“穷苦人”的故事,重点却不是表现“穷苦”,而是穷苦人淳朴善良、热心助人、勇于担当的美好品德,在强烈的反差中,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生活贫困但品德高尚的由衷赞美,(3分)同时也暗示着作者对自身所属的贵族阶层的鄙弃。(1分) |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内容上,冉娜两次想到“寡妇的处境真难啊!”表现了她的同情心、善良,决定去探望,表现了她的热心。在结构上,正是由于冉娜进去探望,才引出了下文收养孩子的故事内容,所以可从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的角度分析作答。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意料之外”和“意料之中”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意料之外”时,要从冉娜的心理描写方面来反衬丈夫主动提出收养孩子的“意外”;分析“意料之中”时,可结合着丈夫善良、勤劳、勇于担当的人物形象来分析作答。 小题3: 试题分析:可结合着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从情节和表现手法的角度探究作答,“穷人”顾名思义,指的是渔民夫妇和女邻居都是经济上的穷人,从下文可知,主人公伟大的形象与经济的贫穷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强有力的突出了主人公的善良美好的形象。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穷苦人(俄)列夫托尔斯泰在一间茅屋..”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15分)诗性的校长——访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记者沙培宁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近几年在媒体中,“柳袁照”的名字经常是与“诗”联系在一起的,-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孔子被称为圣人还是孔老二?在中国文化中,对孔子的态度一直是历史运动的一个风向标。始于1960年代的“文革”时期,孔子这一中国文化的象征抵达了这-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