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怎样认识和破解“碳排放”陆健健①联合国下属的气候专家组织的不少专家认为,现在温室气体排放太多了,应该马上减少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如-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怎样认识和破解“碳排放”
陆健健
①联合国下属的气候专家组织的不少专家认为,现在温室气体排放太多了,应该马上减少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现在不降下来的话,全球气温会形成指数型上升趋势,会很快导致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换句话说,地球毁灭的日子快要到了。实际情况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
②碳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一种系统,属沉积型循环物质类型。据专家检测,整个地球碳的含量并不是太高。地球结构的0.027%是碳,而且大部分储存在石灰岩中。在岩石中,碳主要以碳酸盐的形态存在,在水体中主要以碳酸氢根的形态存在,在大气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态存在。碳及其化合物,在地球圈包括生物体内不断转变形态,形成不同类型的循环圈.如果含碳能源利用多了,二氧化碳排放就多,大气中的浓度就会上升,除了温室效应,还会引起酸雨现象。在很多工业发达地区,下的雨不少是酸雨,这也是造成有些绿化植物生长不好的重要原因。同时,二氧化碳也会溶入水中,如果水中碳多了就会出现水体酸化现象。由此可见,目前全球生态系统的几个重大生态问题中,不少都与碳循环相关.
③由于碳循环引发了不少生态问题,事关全球人类发展,大家很自然地认为,应该想办法控制碳排放。目前主要有三个观点:不排碳、少排碳、使用无碳能源.不排碳的地区就是不发展的地区,甚至是没有生命的地区,所以完全不排碳是不可能的。少排碳,就是现在普遍提倡的“低碳社会”,所谓“低碳社会”主要是通过四方面达成:一是节能减排,尽可能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特别是通过一些措施,提高工业生产的能效;二是“低碳一建筑业,提倡热传导率低的建筑,冬天保暖,夏天通风散热;三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通过合理布局产业、居民区和交通来节约能量,这一块也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在内;四是行为“低碳”。当前社会更感兴趣的,是寻找无“碳”能量。比如法国用得最成功的是核能,日本也用得很成功,但现在发现,核能的弊病越来越大,甚至比含碳能量造成的危害更多。不仅会有各种核泄漏事故,就是核电的废料处理也还没有特别好的方法。
实际上,一个区域既要发展,又不改变碳能利用方式,是不可能达到“零碳”效果的。再节能减排,还是会释放二氧化碳.不管是传统工业,还是未来要发展的新工业,包括“迪士尼”那样的游乐业,都不可避免消耗能源。太阳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太阳能光板的制作过程,一方面要消耗大量能源,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大量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还有储能问题,因为太阳不是每天准时出来,即使出来了亮度也不固定。光能多时要把能量储存起来,而高效率的储能电池就成为新的发展瓶颈。还有,太阳能发电占地面积很大。尽管我国沙漠也很多,可没人去,如何输出电力也成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风能,风能发电厂全国都在造,特别是沿海地区.也有人提议做潮汐发电,但是潮汐发电需要建坝,而建坝对环境的破坏很大。总而言之,目前我们通过节能减排等措施可以做到“低碳”,但还不能做到“零碳”。
④我们可以用无碳能源局部替代含碳能源,但由于开发无碳能源的设施装备还摆脱不了含碳能源的消耗,因此不能被称作是真正意义上的“零碳”。那么,是否有真正能做到 “零碳”的设想呢?换句话说,我们在未来100至200年内还要使用含碳能源,我们如何来使得地球环境在这个阶段不受损害,确保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继续发展?或者我们如何来创造人类社会继续发展的动力,实现真正的“零碳”?我的设想是:师法自然,在碳循环的碳汇库上做文章。在认识自然碳循环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生态建设的措施,增强全球(或地球局部地区)的碳汇能力,特别是海洋及海洋生物的碳汇能力,从实现局部区域的“零碳”做起,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摘自《新华文摘》2013年9月8日,有删节)
小题1:关于控制碳排放,作者认为“目前我们通过节能减排等措施可以做到“低碳”,但还不能做到“零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原因。(4分)
小题2:简要分析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层次。  (4分)
小题3:文章结尾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有何作用?(4分)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现阶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看待和应对“碳排放”?(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低碳”,可以通过四方面达成:一是节能减排,二是 “低碳”建筑业,三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四是行为“低碳”。(2分)
“零碳”有两种路径:“不排碳”和“寻找无‘碳’能量”。但是,不排碳的地区就是不发展的地区,甚至是没有生命的地区,所以完全不排碳是不可能的;寻找无“碳”能量,但各类无碳能源有巨大的局限性。(2分)
小题2:用总分的方式。首先提出应该想办法控制碳排放的问题;然后列举当前控制碳排放的三个主要观点,并加以分析论述;最后得出“实际上,一个区域既要发展,又不改变碳能利用方式,是不可能达到 “零碳”效果的”这一结论,并加以举例论述。(4分)
小题3:观点:现在还做不到“零碳”,但可以有真正能做到“零碳”的设想。(2分)
作用: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完整,对论述“碳排放”问题提供了解决的远景目标和追求方向,提出了前瞻性的大胆的设想。(2分)
小题4:要点提示:现阶段我们还无法做到“零碳”,应该尽可能做到“少排碳”;(结合原文分析出现状3分)在我们的生活中,要随时关灯、关水龙头,要尽量选择骑自行车、步行的方式出行……,以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浪费。(结合现阶段生活提出具体措施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答题区间在第三段,可根据提示进行概括或者直接提取即可,如“目前主要有三个观点:不排碳、少排碳、使用无碳能源”,可根据第三段对这几个观点的论述进行概括即可。例如,“不排碳的地区就是不发展的地区,甚至是没有生命的地区,所以完全不排碳是不可能的。”可直接提取。以此类推。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可根据第三段论述的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即可。如“目前主要有三个观点:不排碳、少排碳、使用无碳能源.”从总体上论述控制碳排放的观点,然后又分别从“不排碳、少排碳、使用无碳能源”三个角度进行论述,故采用了总分结构方式。
小题3:
试题分析:可在感知画线语句内容的基础上,找出具有概括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者概括即可。如“我的设想是”后面的内容“在认识自然碳循环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生态建设的措施,增强全球(或地球局部地区)的碳汇能力,特别是海洋及海洋生物的碳汇能力,从实现局部区域的“零碳”做起,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可提取关键词句加以概括为:加强生态建设,增强碳汇能力,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第二问,可从内容和结构上作答,如丰富了内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大胆设想等。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可结合着文章中的观点内容及自己对“碳排放”的感悟与认识进行阐述。如文章中作者认为,目前还做不到“零排放”,但可以“‘少排碳’”,然后再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怎样认识和破解“碳排放”陆健健①联合..”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