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梁漱溟是不是学者,这本来不成问题。1916年,他23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次年开讲,先讲“-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
梁漱溟是不是学者,这本来不成问题。1916年,他23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次年开讲,先讲“印度哲学”,再讲“儒家哲学”。讲“儒家哲学”时,听者踊跃,除一般学生外,还有四五十岁的前辈,还有一些当时及后来的风云人物。四年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更使他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世人历来也是以“知名学者”来看待他的。
但是,梁漱溟本人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也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他生前曾在许多文章或演讲中明确表态。1930年,他在题为《我是怎样一个人》的文章中写道:“大家误解我什么?这就是误认为我是一个学者,甚或说是什么‘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这真是于两面都不合适:一面固然糟蹋了学者以及国学家,一面亦埋没了我简单纯粹的本来面目。谈学问,在我只是不得已,非是有心,我只是好发现问题——尤其易从人事上感触发现问题。有问题,就要用心思;用心思,就有自己的主见;有主见,就从而有行动发出来。外人看我像是在谈学问,其实我不过好用心思来解决我的问题而已,志不在学问也。”
此时,梁漱溟不足40岁,他的后半生,依然没有变。在梁漱溟看来,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他曾说:“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他认为如果在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只当做哲学思想来讲,则“其固有精神实质亡矣”!梁漱溟曾再三强调,孔子的学问是专门致力于人的身心进于自觉、自主,使人的生命整体上有所变化和提高,将自己的智慧用于修养实践上。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这个观点贯穿于梁漱溟的一生,他晚年依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人有的是需要学习的东西,而中国古书汗牛充栋,除了少数研究者,未必人人都要去读,但有一本书,即《论语》,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是不可不读的。
1924年夏天,他在当讲之年毅然辞去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教职,此后,再也没有回到大学的讲台上。当时也有几所大学请梁漱溟去,但梁漱溟谢绝了这些邀请。多年后,他在写给侄子的信中说:“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又说,我“处处皆有责任,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
他在1924年(31岁)辞去北大教职后,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山东、广东、上海、山西、河南等地办学和考察。自1931年起,梁漱溟落脚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他的长子梁培宽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没有水电,我们生活在那里,吃的是井水,点的是油灯。基本上过的就是农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梁漱溟一干就是七年。他在自撰的《生平述略》中说:“1931年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它以全体乡民或村民为对象,培养农民的团体生活习惯与组织能力,普及文化,移风易俗,并借团体组织引进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
抗战的爆发,让梁漱溟为之努力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戛然而止。但随后他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1938年1月,梁漱溟访问延安,与中共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接触。1939年2月,梁漱溟赴晋冀豫皖苏鲁等地的敌后游击区巡视,与国民党将领和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罗荣桓、陈光、彭雪枫等都进行了会晤。1940年底,梁漱溟与黄炎培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试图以“第三方面”的力量促成两党的团结,以求抗战的最后胜利。
30岁到50岁,被视为生命的黄金时期。而梁漱溟从31岁退出北大后,二十余年间奔走于社会,他参与的所有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无疑都属于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自这个意义上看,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梁漱溟23岁时,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四年后,就因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使他享有了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
B.抗战爆发后,梁漱溟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
C.梁漱溟认为,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为了实践这一观点,他在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
D.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这就是梁漱溟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的目的。
E.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这正是他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意义之所在。
小题2:梁漱溟为什么不认为自己是学者?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察,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请根据全文,简要说说梁漱溟的“与众不同”之处。(6分)
小题4:文章作者认为,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 D(答B给3分,答D给2分, 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
小题2:①梁漱溟不认为自己是学者,是因为:他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只是好发现问题,好用心思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已,谈学问,只是不得已,外人看他像是在谈学问,其实,志不在学问。
②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察,原因是:梁漱溟注重人生实践,他要把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梁漱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是把解决中国问题放在心上,离开北大到各地考察办学,是他进行人生实践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好方式。(意思对即可)
小题3:①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
②他不慕名利,多少梦寐以求的北大教职,他却在他当讲之年毅然辞职。
③注重实践。许多人在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当做哲学思想来讲,而他认为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
④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是把中国问题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不怕困难,先后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和考察。(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4:
观点一:认同,梁漱溟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不是学者。
①梁漱溟从不自视为学者,他做学 问是不得已,其缘起、目的和态度都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是为了学问而学问。
②梁漱溟注重人生实践,研究学问,是为了实践。
③梁漱溟辞去北大教职,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办学和考察,抗战的爆发后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这些都表明他是一名社会 活动家。(观点2分,理由每条2分,)
观点二:不认同。梁漱溟还是一个学者。
①梁漱溟在北大期间主要身份就是学者,虽然离开北大后,从事了许多社会活动,但最终使他闻名后世的,还是他在学术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使自己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    ②学者并不是只呆在书斋里一味研究学问的书呆子,把自己的思想和经验应用于实践中探索发现,同样是学者的本分。
③世人历来也是以“知名学者”来看待他的。
观点三:梁漱溟既是学者,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
①梁漱溟的学术水平、学术成果以及学术地位,使他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梁漱溟是优秀的学者。②梁漱溟注重人生实践,梁漱溟辞去北大教职,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办学和考察,抗战的爆发后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这些都表明他是一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③这两种角色不是截然分开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种身份在梁漱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他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和目的研究学问,产生了学术成果,又以学者深厚的学养实践于社会活动。所以,尽管梁漱溟不自视为学者,但实际上,他首先是学者,然后才是一个社会活动家。


小题1:
试题分析:A.使梁漱溟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盛名的不仅仅是因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C.从文中句 子“我‘处处皆有责任,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可以看出,山东邹平的乡村建设活动,并不仅仅是为了实践其观点;E.梁漱溟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的意义,并非是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考生可依据题干提示,找到相应区间,筛选出要点整合即可。第一问信息在第二段,可以筛选出以下信息“梁漱溟本人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也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我只是好发现问题……有问题,就要用心思……我像是在谈学问,其实我不过好用心思来解决我的问题而已,志不在学问也”。 梁漱溟辞去北大校长的信息在倒数第四段,结合上下文,考生可以筛选到如下信息:“在梁漱溟看来,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由此考生可以总结出,梁辞去北大校长职务,一是为了实践,一是为了责任。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在解答时考生只要理清文章脉络,梳理出有关梁漱溟言行有段落,稍加总结即可。第二段,“梁漱溟本人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也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一向不自视为学者。辞去北大校长之职,表明他不慕名利。“在梁漱溟看来,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表明他注重实践。他去农村建设,说“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表明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同意文中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还可以辩证看待作者的观点。但是无论是那种观点,都必须围绕梁漱溟的言、行、成就以及社会的评价来进行概分析括,无论怎么回答,都要有根有据,以文本为基础,不能无中生有。注意,考生在论述过程中必须有论点有论据,自圆其说。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梁漱溟是不是..”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