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观念中的历史与历史的真实①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在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观念中的历史与历史的真实 ①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在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工作后提出:阿房宫没有被火烧,而且阿房宫本来就没有建成。这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引起了极大反响。 ②两千多年来,阿房宫已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特殊载体,即阿房宫被后人视为既是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又是秦始皇大兴土木、奢华无度、涂炭百姓的历史佐证。因此,阿房宫的恢宏壮观被后代文人描写得越来越夸张,而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淫威暴虐的狰狞面目也越来越突出。 ③早在西汉前期,著名政治家贾山的《至言》就借秦为喻,言治乱之道,他笔下的秦始皇就“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其后司马迁在其《史记》中记述了阿房宫的胜景。汉唐时代的文人,对秦宫室和阿房宫进行了更具想象力的描述。《三辅黄图》进一步将秦都咸阳的离宫别馆统统记在阿房宫名下,言“始皇广宫室,恢宏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十余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络樊川以为池”。正是基于这些“历史记载”,杜牧创造了千古绝唱——《阿房宫赋》。他笔下的阿房宫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最后被“楚人一炬”,变成“可怜焦土”!正是根据这些,在历代史家的著述乃至今天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中国历史大辞典》等学术著作和工具书中,在大中学校历史教材中,都一言以蔽之曰:秦阿房宫为项羽纵火彻底烧毁。 ④因而当考古学家揭开阿房宫遗址的神秘面纱后,发现被誉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代表性杰作的阿房宫,竟然是“半拉子”工程,这自然使人们感到不知所从。 ⑤其实关于阿房宫的历史资料,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多处明确交代,如其载:“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甚至在秦帝国覆灭前夕,阿房宫工程仍在进行。至于项羽“火烧阿房宫”的问题,《史记》里也有明确记载:项羽“遂屠咸阳,烧其宫室”。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司马迁的“咸阳”概念,不包括阿房宫所在的“渭南”地区。因此《史记》云:“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⑥既然历史文献关于阿房宫问题有着明确的记载,那么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还是认为阿房宫被项羽烧毁了?我想由于秦始皇大兴土木的暴政繁刑,导致了强大秦帝国的迅速灭亡,这早已成为历史的定论。秦始皇大兴土木项目很多,阿房宫是其中之一,阿房宫建筑越恢宏,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越深重,使社会的矛盾越激化,留给后人的历史教训就越深刻。历史学家对秦帝国、秦始皇的历史判断是正确的。但在历史资料的使用上,不能因为结论的正确而忽视历史资料自身的科学性;更不能为了强化结论的说服力,而使用“放大”甚或“夸大”的历史资料。文学与史学不同,尽管阿房宫没有被火烧,也没有建成,但是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仍然是一篇光照寰宇的文学名著;但是作为历史科学作品,关于项羽焚毁阿房宫的说法则应该尊重历史事实,并及时吸收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纠正各种不全面、不准确的东西,还历史以原貌。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小题2:下列关于“阿房宫”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如何理解文中关于“历史的真实”这一问题?请结合文章分条概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小题1:CE 小题2:B 小题3:①秦始皇大兴土木的暴政繁刑,导致了秦帝国迅速灭亡,这些历史教训对后人的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阿房宫的恢宏壮观被后代文人描写得越来越夸张,尤其是杜牧的《阿房宫赋》。这些文学上的描写误导了后人。③后人对史料特别是《史记》的误读。(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小题4:①历史的真实:在历史资料的使用上,不能因为结论的正确而忽视历史资料自身的科学性;更不能为了强化结论的说服力,而使用“放大”甚或“夸大”的历史资料。②应该尊重历史事实,并及时吸收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纠正各种不全面、不准确的东西,还历史以原貌。(每点2分) |
试题分析: 小题1:C项说法过于绝对了,《史记》的记载只是重要原因之一;E项强加因果。 试题分析: 小题2:A.错在“阿房宫被项羽烧毁缺乏史料依据”,考古发现只是提出一个史实观点:阿房宫没有被火烧,而且阿房宫本来就没有建成。这与是否有史料依据不是同一问题。C.错在“故意忽视”。D.错在“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考古发现证明,阿房宫并未建成。 试题分析: 小题3:略 试题分析: 小题4:略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观念中的历史与历史的真实①日前,由中..”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科学的非科学功能吴以义①如果我问一位学生,任何一位,科学之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大概都会得到一种颇为不屑的微笑。出于对我的无知和年龄的怜悯,-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李德顺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