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于丹被轰再给“学术明星”提个醒在公共场合向名人发难,似乎成了标榜特立独行的“武林秘笈”。前段时间,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在北大讲堂被轰下台,让这-高二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于丹被轰再给“学术明星”提个醒 在公共场合向名人发难,似乎成了标榜特立独行的“武林秘笈”。前段时间,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在北大讲堂被轰下台,让这种流行已久的表达方式再次引发争议。在文明社会的文化领域,用喝倒彩、扔鞋、驱赶等方式表达异见,用不文明的方式传播文明观点,这本身就充满了荒谬。 对一个人的观点持反对意见很正常,若因此把一个人也完全否定,就非理性方式。即使不喜欢一个人,甚至完全否定一个人,那也应该时刻尊重他表达的权利,正如“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所指向的权利平等观念。 根据现场视频记录,于丹在上台后并没有说什么惊天地的话,只是“代表全体观众表达对老艺术家的敬意”。说实话,虽然现场观众对“被代表”感到不满,但仅凭一句话不会引发如此轰场,倒是于丹老师短裙黑丝的打扮,比这一句发言惊艳得多! 于丹是复杂的,现场观众也是复杂的。 于丹的复杂在于,她身上所承载的属性标签太多,文化学者、大学教授、主讲人、心灵导师、畅销书作家、谈话节目嘉宾等等。在中国社会,于丹老师头衔的繁多是她身份名气的象征,而头衔的杂乱,则真真切切地反映了她涉猎之广,跨界之大。一个老师上节目、出书、出席活动,传播了思想也赚得了名利实惠,乃至于最后不得不用“学术”来显示其涉猎之广,用“明星”来展示其露脸频繁、名气之大。 在这个媒体主宰舆论、舆论引导公众的社会生态中,学者需要依靠媒体获得知名度,依靠知名度扩大传播思想的普及面,故而需要适应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而在泛媒体形势下,学者们把深刻观点浅显化、把复杂逻辑简单化、把高雅艺术庸俗化、把严肃话题娱乐化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曾因写作以外的八卦话题频频出现在娱乐版面上。 因此,成为学术明星的于丹们,就会因为过度曝光成为明星版面的常客。把学术绑架在娱乐话题上,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投机消费。因为有了明星的属性,她原本所承载的学术内容,就必须随之浅显、简单、庸俗,甚至也要够八卦。在这种情形中,一个朝代皇位传承的严肃学术问题,可能就堕落成为个人性事丑闻的情史八卦。 学术的“雅”和明星的“俗”是不能兼容的,而当它们碰到一起,便会立即成为往两极对抗的力量。从现实情况来看,“俗”明显占据了上风。“雅俗之争”的结果,是成就了不少学者在名利上的实惠,但是长久以来的“学术堕落”,也让一些公众产生了审美疲劳,以及对严肃学术遭冷落的不满,这种心态会进一步表现在对“学术明星”的不满上。 欣赏昆曲艺术的观众,多是知力、智力较高的人群,对“学术明星”于丹有不满情绪很正常。而观众发嘘声、轰场,则说明了观众的复杂。专家跨界当权威,公众呛声消解权威,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公众是否可以用这种方式表达不满仍值得商榷,至少轰场、驱赶、扔鞋不应该出现在以理性、尊重为前提的对话现场。 (选自“光明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学术堕落”产生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
小题1: 试题分析:“自身深度不够,导致学术思想荒芜”的说法没根据。 小题2: 试题分析:“在公共场合向名人发难,成了标榜特立独行的‘武林秘笈’”错,说法绝对了,原文是“似乎成了……” 小题3: 试题分析: 原因分析不准确,根据全文,于丹被轰应该还有“观众的复杂”、“公众呛声消解权威”的深层原因。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于丹被轰再给“学术明星”提个醒在公..”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县长欠我一支烟赵新那是5年前的事情。5年前,马亮35岁,在古寨乡当乡长。那年春天的一天,马乡长在乡政府召开一个小型座谈会,座谈关于放牧和-高二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作家王蒙先生曾说:“可以不读书,不可以不读《读书》。”这句话一度流传众广,表达了读书界对于《读书》这个杂志的挚爱之情。作为一个万众瞩-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