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看望[德国]海·格兰特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高二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看望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一一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锅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昙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小题2:“方格手提包”在小说中出现了三次,每次出现各有什么主要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培德·莱默斯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主要用第三人称叙事,要是从培德的角度,改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这个故事会有怎样的不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
答案
小题1:AE 小题2:第一次出现:交代了妈妈的农民身份,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第二次出现:借助培德的动作,刻画培德气恼心情,虚荣心理。第三次出现:借助妈妈拉手提包时的动作,刻画了她的慌乱无措、负疚、失落等复杂心情。 小题3:①虚荣心强,爱面子。因为自己家庭不富有,母亲衣着简朴而觉得丢了脸。②内心深处爱自己的母亲,也关心母亲。刚见到母亲时也“心存感动”,到车站时要妈妈“喝咖啡”。③心有愧疚。母亲回去时他“喉咙哽咽”,“总感觉到异样疼痛”。 小题4:①第三人称叙事被称为“全知叙事”,本小说采用这种叙事角度对小说中的每个人物从外在形象直到内心活动、从语言到心理做全面的刻画,有利于把每个细节都纤毫无遗地展示给读者。给读者以俯身全局的感觉。读者在这种叙事角度下全面观察了培德和母亲的见面以及他跟齐默斯的交往,从而对人物和故事有了全面的感受和批判。②小说要是从培德的角度,改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这个故事,因为第一人称叙事是一种“有限视角”,小说只能站在培德的角度,用培德的眼睛观察、从培德的心理出发来思考,所以读者的认识受到限制,只能看到“我”看到的,“我”听到的和“我”感受到的,从而会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揣摩、思考。当然,相对于第三人称的“客观”,第一人称叙事总能给人一种“亲历感”,这样的话,培德的形象可能更能跟读者拉近距离。 |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内容结构和表现手法角度分析。B“渴望有个农民身份的”说法错误;C“他都是一副满脸不高兴的神态”不正确,母子二人到车站的时候,培德心情已经有所变化;D拒绝喝咖啡的原因有伤心的成分,但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农民身份的母亲一贯的简朴。所以选AE。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分析作答。第一次出现在第三段,“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一一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从“方格纹手提包”的修饰语和使用对象,可得出在内容上,起着交代妈妈的农民身份的作用;从后文培德因妈妈的身份而感觉丢面子的情节看,此处起着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第二次出现,可结合着“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理解,由“潮湿”“愤愤的”及 “抓”这一动作可体会出培德气恼、虚荣的心理。第三次可结合着儿子的介绍来理解妈妈内心的无奈与失落。故可从展示人物内心活动角度作答。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可先从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培德的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关于培德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评价性的语句进行归类概括。可结合着具体语句,从虚荣心、对母亲的爱、愧疚等角度概括。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着具体语句,从叙事第一人称和叙事第三人称在小说中的不同作用分析作答。第三人称的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第一人称的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通过对比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可从第一人称的作用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看望[德国]海·格兰特上午最后一节课..”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毋庸置疑,互联网在国人的生活、工作中日益变得不可或缺;不过,网络世界也滋生了不少问题,如色情暴力内容、流氓软件、虚假信息、不负责任的言-高二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禅与儒家的同异似乎比较清楚。儒强调人际关系,重视静中之动,强调动。如《周易》的“生生不息”、“天行健”等。从而,儒家以雄强刚健为美,以气胜。无-高二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