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国文与国语(节选)梁实秋古文还是要读的。其中的章法、句法、辞藻都是很有价值的。不过要在白话文通了之后再读为宜。这是一个程序的问题。对于专门研究中-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国文与国语(节选)
梁实秋
古文还是要读的。其中的章法、句法、辞藻都是很有价值的。不过要在白话文通了之后再读为宜。这是一个程序的问题。对于专门研究中国文学的人,古书古文读得越多越好,因为这是他专门的学问;对于一般的人,当适可而止,匀出工夫来做别的事情。白话文通了之后再读古文,可以增加许多行文的技巧,使白话文变得简洁些,使白话文更像文。试看许多白话文的作家,写出文章如行云流水,清楚明白,或委婉多姿,或干脆利落,其得力处不在白话,而在于文。依我看,小学及初中完全读白话文,高中完全读古文,应该是最妥当的办法。小学注意语言,初中注重文字,循序渐进。
讲到国文教学,在教材教法方面,均应随时研究改良。最要紧的是,要认清国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其目的是在训练学生使用本国的语言文字以求有效地表达思想。如果这个目的不错,那么在国语国文课程之内,应该采取纯粹与这目的有关的材料做教材。有人常把“国学”与“国文”联在一起。我不轻视“国学”,虽然我不大清楚“国学”是什么。如果“国学”即是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的话,那么“国学”一词实无存在之必要,应分列为“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国文当然也要有内容,本国文史的古典作品正不妨作为国文的资料,这话当然也有道理,不过如果我们不忘记国文的目的,则这些古典作品似应加以改写,使之简化,然后再编为国文资料。例如,在英美,荷马的故事、中古的传奇,每一高等学校的学生都耳熟能详,但并非是由于直接地读过那些古典原作,读的乃是经过重写改编的古典作品。我们的国文教学,也应该认清目标,慎选教材。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化,确实值得我们珍视,确实值得每一国民都有相当的认识,但是方法有的是,似不可令“国学”占去国文的一部分的地位。以高中及大一而言,与其选读深奥的古典作品,不如选读与现代生活有关的资料。有一个时期,国语与常识合编,我觉得那方向是对的,后来不知怎么又改变了。
(选自梁实秋《雅舍杂文》)
小题1:梁实秋先生在国文教学方面有哪些主张?请加以概括。(6分)
                                                            
小题2:“似不可令‘国学’占去国文的一部分的地位”一句如何理解?(4分)
                                                            
小题3:结合材料,你认为的国文(语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5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6分)(1)在教材教法方面,应随时研究改良;(2)小学及初中完全读白话文,高中完全读古文;小学注意语言,初中注重文字,循序渐进;(3)要认清国文教学的目的是在训练学生使用本国的语言文字以求有效地表达思想;(4)采取纯粹与教学目的有关的材料做教材;(5)对古典作品应加以改写,使之简化,然后再编为国文资料。(6)选读与现代生活有关的资料。(其它如:“应该认清目标,慎选教材。”亦可)(一点1分)
小题2:(4分)“国学”属于中国古代文化,(1分)可以通过其它方法学习,(1分)国文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使用本国的语言以求表达思想,不应该作为“国文”来学习。(2分)
小题3:(5分)(1)白话文没有学好就过早地学习古文;(2)把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当国文材料学习;(3)对选读的古典作品没有加以改写,使之简化;(4)选读的古典作品过于深奥,没有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答出三点即可,答其它言之成理也可,如“重应试,轻应用”等。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小题1: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到梁先生的主张:“讲到国文教学,在教材教法方面,均应随时研究改良。”“小学及初中完全读白话文,高中完全读古文,应该是最妥当的办法。小学注意语言,初中注重文字,循序渐进。”“我认为其目的是在训练学生使用本国的语言文字以求有效地表达思想。”“应该采取纯粹与这目的有关的材料做教材。”“这些古典作品似应加以改写,使之简化,然后再编为国文资料。”“选读与现代生活有关的资料”,在文中有明确的“我认为”等字样,易于归纳。
小题2:试题分析:“似不可令“国学”占去国文的一部分的地位”一段论述国文和国学的区别,并在段首明确提出:国文教学其目的是在训练学生使用本国的语言文字以求有效地表达思想,即国学学习有其他途径,而不能和国文等同。
小题3:试题分析:要根据梁先生的主张来反观现代语文教学。梁先生的主张在第二段(即第一题)已有表述,那现代语文教学的缺陷表现在:语言学习没有循序渐进;没有认清国文教学的目的,而是将国文当国学来学习;对古代文学篇目没有简化改写,过于深奥,脱离实际。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国文与国语(节选)梁实秋古文还是要读的。其..”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