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国画的“气韵”中国画的“气韵”之说,始自六朝南齐人物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谢赫提出“画有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高二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国画的“气韵” 中国画的“气韵”之说,始自六朝南齐人物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谢赫提出“画有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转移模写。 从此,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成为中国画根本性审美标准。谢赫是人物画家,人物画之“韵”来自于所谓魏晋风度,也即当时的人伦鉴赏标准,指一个人的情调、个性有清远、通达、放旷之美,而这种美流注于人的形相之间,从形相中可以看得出来,把这种神形相融的韵,在绘画上表现出来,即是“气韵”的“韵”。 六朝以后,原来作为人物画背景的山水景物终于成为绘画的主要表现对象山水画勃兴,产生了唐末荆浩的《画山水录》,荆浩将谢赫的“六法”分析、整理,提出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六法”之“气韵”与“六要”之“气、韵”实际上打通了人物画与山水画的界限,以人物画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山水画的价值标准,或者说以山水画的价值标准来深化人物画的价值标准荆浩《画山水录》:“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当代学者伍蠡甫在《中国画论研究》一书中解释:气——画家有度物取真的认识力或审美水平,它便随着笔墨的运使而指导着创作全程——这个贯彻始终的“心”力或精神力量,称为“气”;韵——风韵、韵致的表现,时常是隐约的、暗示的,并非和盘托出。 中国诗歌、音乐、书法、雕塑等皆讲究“韵”。当代学者刘承华先生在其《中国音乐的神韵》一书中指出,“韵”是中国艺术最高之美,相对于“意境”,它更加贴近中国艺术的美学特质和审美范畴。中国古琴的音迹是抛物线型的,这种抛物线型的音迹不可分析、解剖,其运行轨迹牵引着你去追寻、去探究、去捕捉,但又总是捕捉不到,若有若无,若即若离。正是在这种追寻、探究和捕捉中获得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 刘承华先生关于古琴音迹的论述使我们想到了中国书画的“线条”。“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但是“线条”里有“气”有“韵”,线条运行过程中的方圆粗细、浓淡燥湿、转折顿挫、中锋侧锋等等讲究中都暗含“阴阳”互补之道,虽然我们通常认为“线条”对应于水墨画中的“笔”(用笔),但从广义上讲,以毛笔或其他工具运墨、用墨时,还是构成“线条”,因为一块块的“墨”连袂一气就是朦胧起伏的线条,因此是谓“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线条”如同音乐中的抛物线音迹一样本身就有“韵”——通向玄远,同时这种以水墨构成的线条本身在色相表现上又颇具“气韵”——通过运笔的各种讲究,再加上中国画坚持以水墨为正宗,以“墨”的色相以示玄远、深微,三种条件加起来,我们可得出结论:中国画在艺术精神上是以“韵”为旨归的。因为“韵”通向“抛物线”(线条)所指引的玄远之境,韵是气的依归。 古人认为“气韵”难求,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气韵”生动效果的取得,有难易程度上的区别,而且它还要求一幅作品的方方面面皆不得马虎,按照“一画”理论,“一画落纸,众画随之”,如果“一画落纸”,中间在用笔、用墨、物象、布局、题款、用章任何一方面,一个局部出了问题,也就破坏了整幅作品的“气韵生动”的格局。最要命的是创作主体在起笔绘写之前,并没有掌握那“一画之洪规”,那么他下笔以后,一笔不到,笔笔皆不到,则无可救药。 小题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出国画重视“气韵”的一项是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非所问。原文最后一段提到,古人认为“气韵”难求,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此句不能体现“国画重视气韵”。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精读选项涉及到的段落语句,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去衡量辨析,得出正确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曲解原意。原文第二段“人物画之“韵”来自于魏晋风度,即当时的人伦鉴赏标准,指一个人的情调、个性有清远、通达、放旷之美”。对于说明文语句的理解,一定要精读选项涉及到的段落语句,并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否则就可能改变原意,造成曲解。 小题3: 试题分析:A项曲解原意。“其余笔画可随意布置”不对,每一个局部都不能出问题,否则就破坏整幅画的格局。B项曲解原意。“韵”相对于“意境”,它更加贴近中国艺术的美学特质和审美范畴。D项张冠李戴。不是刘承华的观点,而是作者的观点。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精读选项涉及到的段落,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去衡量辨析,得出正确答案。当然,运用排除法选择或验证也是必要的。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国画的“气韵”中国画的“气韵”之说..”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尼克·胡哲:我和世界不一样他只有不足一米高,但在很多人心里,却是真正的英雄。1982年12月4日,尼克·胡哲出生在墨尔本。这个新生命的降-高二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东坛井的陈皮匠何晓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