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蔡澜:名流才子的“什锦”人生1941年,南洋新加坡邵氏“大华戏院”的戏楼上,一个可爱的婴儿呱呱坠地,父亲给其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蔡澜”,听起来像-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蔡澜:名流才子的“什锦”人生 1941年,南洋新加坡邵氏“大华戏院”的戏楼上,一个可爱的婴儿呱呱坠地,父亲给其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蔡澜”,听起来像“菜篮”。戏楼、买菜的篮子,冥冥之中注定了蔡澜一生和电影与美食密不可分。 儿时,蔡澜的家住在戏院楼上,父亲蔡文玄是邵氏电影公司在南洋的发行主管,兼“大华戏院”的经理,电影伴随着蔡澜整个的成长过程。当时新加坡分华校和英校,各不交对方语言。为求听得懂电影对白,蔡澜上午念中文,下午读英文。 父亲蔡文玄还是位诗人,很喜欢文学。经常买一大堆书回来给儿女们放在地上,随儿女们挑选。姐姐蔡亮喜欢教育类的,哥哥蔡丹喜欢做生意的书,而蔡澜则偏爱看希腊神话、《天方夜谭》这些古古怪怪的书。 电影和书都看的多了,与众不同的感触也越来越多。年仅14岁的蔡澜写了一篇影评《疯人院》投给《南洋商报》,没想到报纸竟然刊发了,蔡澜很兴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被聘请为报纸电影版副刊编辑。蔡澜活得很潇洒,一拿到稿费,他就带着一帮同学去吃喝玩乐,夜夜笙歌。 慢慢长大,蔡澜决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离开狮城,游历他国。因为爱好电影,而当时日本的电影很发达,他最终选择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科编导系。 1957年,蔡澜在日本读书的时候,看着他长大的邵逸夫先生对他寄予厚望:“那边刚好有一个经理要退休了,你正好可以接任。”于是,他担任了邵氏电影公司的驻日经理,购买日本片到香港放映,又以影评家的身份,成为多届亚洲影展的评审员。当年邵氏电影愈拍愈多,蔡澜也经常游走于韩国、台湾地区,背包旅行。 1963年,邹文怀先生自组嘉禾影业公司后,蔡澜被掉返香港,担任制片经理一职,参与多部电影的制作。因为太喜欢电影,蔡澜宁可不做导演,选择制片。他认为制片就是“校长兼敲钟”:制片要构思故事,请编剧写成剧本,同时,又要接洽适合此戏的导演、演员、工作人员,计算出详细的预算,还有配音、拷贝、做海报,也要参与讨论并给出意见,一直到安排发行,卖版权,片子在戏院上映,无一不亲力亲为。有时,蔡澜可以同时拍五六部戏,但他乐此不疲,在《城市猎人》《烈火青春》等20世纪90年代风靡亚洲的商业电影中,“监制:蔡澜”的标记十分常见。 虽然从小看电影,大学念电影专业,第一份工作也和电影相关,还曾坦言自己最爱的是电影,但是蔡澜并不想把电影当做“终身工作”。1998年,老搭档何冠昌因心脏病辞世,再加上盗版猖獗、市场疲软,整个电影业,一年只有一两部电影卖座,其他都亏得一塌糊涂。蔡澜心灰意冷,忽然意识到电影再好,也是别人的事情,而他竟然为别人的事忙碌了40年! 蔡澜放弃电影,重拾纸笔。《东方日报》的“龙门阵”、《明报》副刊、《壹周刊》上,皆有蔡澜的专栏。 有关生活的吃住用行,蔡澜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的文章,谈吃、谈喝、谈旅游,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但最广为人知的还是他关于美食的撰文。他将自己的好吃秉性,归结于父亲起名的“不慎”,大哥蔡丹,侄子蔡晔,“于是一家人正好拿着菜单(蔡丹),提着菜篮(蔡澜),去买菜叶(蔡晔)”,不爱吃,可能吗?因为“好吃”,蔡澜吃出了学问,吃成了与金庸、倪匡、黄沾齐名的香港四大才子。蔡澜一天的美食路线图是这样的:早晨喜欢吃面食,中午在外面吃不同的馆子。吃五六家才会诞生一篇美食文章,且从不白吃白喝,也不只褒不贬,坏的就说坏,反而让读者喜欢。 尽管一路“吃吃喝喝”,他理想的人生境界却是如丰子恺、弘一法师。他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吃吃喝喝,以兴趣为工作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追求。”不是不是披星戴月地“讨”生活,不是百无聊赖地“熬”生活,以“享受人生”为正业的蔡澜对生活的态度是“玩”,在股掌之间玩出出神入化的境界。 很多人都问过蔡澜:“电影人、美食家、商人,你究竟是做什么的?”蔡澜说:“我只想做一个人,这并不容易。做人就是努力别看他人脸色,做人也不必要给别人脸色看……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份互相的尊敬。所以,我不管对方是什么职业,是老是少,我都尊重。”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小题2:蔡澜曾坦言自己最爱的是电影,为什么最终放弃了电影?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什锦’人生”的含义是什么?作者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蔡澜的人生独具个性,请你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联系社会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分) |
答案
小题1:选A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选D、E不得分。 小题2:为老搭档何冠昌因心脏病辞世而伤感人生短暂,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为电影市场盗版猖獗、疲软不振而心灰意冷。顿悟电影再好,也是别人的事,要为自己的生活而重拾纸笔。 小题3:含义:人生经历丰富,生活方式多样。作用:运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蔡澜身兼电影人、美食家、商人等多种身份的多彩人生,既通俗易懂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小题4:观点一:在工作中享受人生。蔡澜被誉为电影人、专栏作家、商人,他的成功离不开辛勤的工作,工作对他来说就是享受人生。蔡澜并不是做工作的奴隶,披星戴月地“讨”生活,百无聊赖地“熬”生活,而是以洒脱旷达的姿态来工作,从而享受生活。现实中有不少“房奴”“车奴”等,这些人大都已失去生活的快乐。其实,享受生活并不是遥不可及,关键在于把握好心态。 观点二:懂得尊重是人生必需的素养和品质。蔡澜认为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份互相尊敬,不必在乎对方的职业和年龄。要学会尊重自己,努力地不看他人的脸色。还要懂得尊重他人,不必给别人脸色看。当今社会发生的许多事件,都反映某些人并不懂得尊重的内涵,漠视他人的生命,把自己凌驾在他人之上,最终酿成悲剧,我们要以此为戒,懂得尊重。 |
小题1: 试题分析:可从文章结构、内容、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B项,“只因为他没有组建自己的影片公司”属于主观猜测。D“吃吃喝喝”“都认为”属于无中生有。E“由神及形”理解错误,应该是“由形及神”。所以选AC。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在第九段找到“蔡澜放弃电影,重拾纸币”这句话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题的答题区间在第八段,答题时,应根据原文关键词句组织答案,但不是完全照抄,这一点要明白。 小题3: 试题分析:“什锦人生”根据文章的最后一段可知道就是他的人生的多样性。文章题目的常见作用有:语意双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其作用。要根据这些作用再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小题4: 试题分析: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进行分析,再从文章中找出论据来论证。不能脱离原文的关键词句进行答题,也要联系现实,还要注意分点作答,条理要清晰。答题时,可从工作态度、享受生活、尊重自己及他人的角度,选取一条,结合着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来理解和阐述。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蔡澜:名流才子的“什锦”人生1941年,..”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鱼纹和人面鱼纹,一直到今天民间各种剪纸里的鱼,这个“鱼”的源头符号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承续,没有间断。“鱼”有两个基本含义-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杨禹范敬宜走了。这位《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曾经说,来生还要做记者。作为新闻人,老范一直站在新闻的开头。1979年5月13日,《辽宁-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