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单说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众头领饮酒中间,晁盖把胸中之事,从头至尾,都告诉王伦等众位。王伦听罢,骇然了半-高二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单说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众头领饮酒中间,晁盖把胸中之事,从头至尾,都告诉王伦等众位。王伦听罢,骇然了半晌;心内踌躇,做声不得;自己沉吟,虚作应答。筵宴至晚,席散,众头领送晁盖等众人关下客馆内安歇,自有来的人伏侍。晁盖心中欢喜,对昊用等六人说道:“我们造下这等迷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昊用只是冷笑。晁盖道:“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昊用道:“兄长性直。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兄长不看他的心,只观他的颜色动静规模。”晁盖道:“观他颜色怎地?”吴用道:“兄长不见他早间席上与兄长说话倒有交情;次后因兄长说出杀了许多官兵捕盗巡检,放了何涛、阮氏三雄如此豪杰,他便有些颜色变了,虽是口中答应,心里好生不然。若是他有心收留我们,只就早上便议定了坐位。杜迁、宋万这两个自是粗卤的人,待客之事如何省得?只有林冲那人,原是京师禁军教头,大郡的人,诸事晓得,今不得已,坐了第四位。早间见林冲看王伦答应兄长模样,他自便有些不平之气,频频把眼瞅这王伦,心内自已踌躇。我看这人,倒有顾盼之心,只是不得已。小生略放片言,教他本寨自相火并!”晁盖道:“全仗先生妙策。”当夜七人安歇了。
         次日天明,只见人报道:“林教头相访!”吴用便对晁盖道:“这人采相探,中俺计了。”七个人慌忙起来迎接,邀请林冲入到客馆里面。吴用向前称谢道:“夜来重蒙恩赐,拜扰不当。”林冲道:“小可有失恭敬。虽有奉承之心,奈缘不在其位,望乞恕罪。”吴学究道:“我等虽是不才,为草木,岂不见头领错爱之心,顾盼之意?感恩不浅!”晁盖再三谦让林冲上坐。林冲那里肯,推晁盖上首坐了。林冲便在下首坐定。吴用等六人一带坐下。晁盖道:“久闻教头大名,不想今日得会。”
        林冲道:“小人旧在东京时,与朋友交,礼节不曾有误。虽然今日能够得见尊颜,不得遂平生之愿,特地迳来陪话。”晁盖称谢道;“深感厚意。”吴用便问道:“小生旧日久闻头领在东京时,十分豪杰,不知缘何与高俅不睦,致被陷害?后闻在沧州,亦被火烧了大军草料场,又是他的计策,向后不知谁荐头领上山?”林冲道:“若说高俅这贼陷害一节,但提起,毛发植立!又不能报得此雠!来此容身,皆是柴大官人举荐到此。”昊用道:“柴大官人,莫非是江湖上称为小旋风柴进的么?”林冲道:“正是此人。”晁盖道:“小可多闻人说柴大官人仗义疏财,接纳四方豪杰,说是大周皇帝嫡派子孙,如何能够会他一面也好!”吴用又对林冲道:“据这柴大官人,名闻襄海,声播天下的人,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非是昊用过称,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与头领坐。此合天下公论,也不负了柴大官人的书信。”林冲道:“承先生高谈,只因小可犯下大罪,投奔柴大官人,非他不留林冲,诚恐负累他不便,自愿上山。不想今日去住无门,非在位次低微,只为王伦心术不准,语言不准,难以相聚!”吴用道:“王头领待人接物,一团和气,如何心地倒恁窄狭?”林冲道:“今日山寨幸得众多豪杰到此相扶相助,似锦上添花,如旱苗得雨。此人只怀妒贤嫉能之心,但恐众豪杰势力相压。夜来因见兄长所说众位杀死官兵一节,他便有些不然,就怀不肯相留的模样,以此请众豪杰来关下安歇。”吴用道:“既然王头领有这般之心,我等休要待他发付,自投别处去便了。”林冲道:“众豪杰休生见外之心,林冲自有分晓。小可只恐众豪杰生退去之意,特来早早说知。今日看他如何相待。若这厮语言有理,不似昨日,万事罢论;倘若这厮今朝有半句话参差时,尽在林冲身上!”晁盖道:“头领如此错爱,俺弟兄皆感厚意。”吴用便道:“头领为新弟兄面上倒与旧弟兄分颜。若是可容即容;不可容时,小生等登时告退。”林冲道:“先生差矣!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量这一个泼男女,腌畜生,终作何用!众豪杰且请宽心。”林冲起身别了众人,说道:“少间相会。”众人相送出来。林冲自上山去了。
                                            (节选自《水浒》第十八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
 1.吴用说林冲“我看这人,倒有顾盼之心,只是不得已”,他得出这个判断的根据是什么?请简要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吴用对晁盖说的一段话来看,你认为吴用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吴用对林冲说的话。请简要分析吴用这些话的用意。  
(1)小生旧日久闻头领在东京时,十分豪杰,不知缘何与高俅不睦,致被陷害?后闻在沧州,亦被火烧了大军草料场,又是他的计策,向后不知谁荐头领上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头领为新弟兄面上倒与旧弟兄分颜。若是可容即容;不可容时,小生等登时告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冲为什么对晁盖等人说“不得遂平生之愿”的话?请根据上下文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参考答案:根据林冲的身份,在梁山水寨上的地位和宴席间林冲对王伦的态度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2.参考答案:吴用在与晁盏的对话中,表现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对事情的分析判断能力;林冲的到来正好印证了吴用的分析。可见吴用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分析的智慧之人。
3.参考答案:(1)重提旧事,激起林冲对官府的仇恨,以坚定他走英雄聚义、共同反抗道路的决心。
(2)再次以“告退”相胁迫,以实现使林冲火并王伦的计划。
4.参考答案:林冲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因为①虽有奉迎之心,奈何不在其位;②与朋友交,礼节不曾有误;③王伦心术不定,语言不准,难以相聚④王伦对晁盏等人不肯相留⑤对安排“众豪杰来关下安歇”不满。(言之有理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单说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主要考查你对  课文理解,名著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课文理解,名著阅读

考点名称:课文理解,名著阅读

  • 课文理解,名著阅读:

    主要考察对课内文章和中外名著的理解。包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相关的情节(事件)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对课文有总体的把握能力。
    阅读即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我们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对文本的阅读的过程。如果连基本的文字意思都看不懂,又何谈做题,又何谈提高成绩。
    语文的阅读理解又是重要之重要。阅读理解在整个语文考试中占大比重分值。这一块是我们拿分的重要阵地,也是我们失分的重点位置。

  • 知识点拨:

    一、问题设置:

    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   

    对第一层问题,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从原文或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觅得答案;   
    对第二层问题,需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意做到融会贯通,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   
    对第三层问题,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   

    二、做好阅读理解经验:   

    1、读,且熟读
    阅读的理解的基础。要产生深刻透彻的理解,就必须反复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都是隐匿于文章之中的,因此只要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   
    但有些同学却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因而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岂不是强为"无米之炊"?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当然,熟读并不等于机械重复,在熟读的同时应给予思维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2、思、且深思
    只要深思,才有发现。所谓深思,就是读者应站在作者的高度,有机结合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主观意识,积极、高效、缜密地运行思维,深刻发掘文章深层意蕴的心理过程。任何文章都会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因此,我们不应惰于思考,不应浅尝辄止,应深化思考,切中肯綮,惟其如此,问题的解决才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   

    3、取、忌断章取义
    文章是作者的意识整体。各部分之间,各个层次之间都是血肉相联,浑然一体的。因此,我们怎能忽视文章的整体性,怎能管窥蠡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断章取义呢?正确的做法是应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应于文章的高处大处着眼,由浅入深,层层深如,层层确定。惟其如此,我们的理解才不失之偏颇,谬误丛生。

    三、阅读理解的常用解题思路:

    1.明主旨
    文学作品往往通过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本质方面,这就是主题。议论文总有一个中心论题,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对此观点加以论证,科普文章常指出某一个课题,通过实例或实验给以科学的分析解释,即使是新闻报道,也以某一事件作为报道的主要内容,将该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及结果等几方面交代清楚,从而引起读者的普遍关心。因此,迅速把握文章的主题、中心、大意很关键。   

    2.抓要点   
    阅读理解短文的信息较为密集,考试时并不要求每句都透彻理解并瞬间强记所有信息,在领会短文大意之后,可根据试题迅速抓住有关段落或句子核查与分析,然后作出合理判断。   

    3.理顺序
      
    事件的前后因果关系、地点的大小、方向方位、物品的贵重好坏、课程的内容时间、人物的思想品质等,必须根据试题要求进行重点的比较和整理,然后作出判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