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媳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媳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跟本没有飞得愿意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大山顶上,一把将它仍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个字 。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参考例文:
生命之花,在逼迫中绽放
种子拒绝了泥土的温暖,破土而出,在风雨的洗礼中长成参天大树;小河拒绝了大山的守护,向东而流,在激流的催促下渐入大海。它们的价值在压力中得以实现。
夏蝉沉溺于歌唱的快意,虚度光阴,当萧索的秋风吹起,纷纷死亡;蝴蝶游戏于花间的芬芳,无所事事,当绚丽的花朵飘零,魂魄无着。它们的生命在安逸中日渐萎缩。
人,只有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庸人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今天只用来挥霍;圣人却把今天紧紧抓住,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用鞭子将自己驱赶,成就了一番番伟业。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些人,不都是身遭厄运之后,意识到人生的短暂而大业未成,从而逼迫自己,绽放了人生的辉煌吗?为他们立传的“太史公”,不也是身受极刑,忍辱负重,在逼迫中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吗?
古往今来,绝没有一位伟人是在安逸舒适中成就盖世功业的。他们无一不是在伟大理想的鞭策下,同时间的斗争中,逼迫自己,用有限的生命书写了无限的辉煌!
那么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挥霍着生命,又有多少人还原意选择压力与逼迫?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庸庸碌碌蹉跎了光阴,在他们的意念里,希望总在无尽的明天。理想的光辉依然耀目,只是人们把它寄在幻想的将来;历史的宏图依然壮阔,只是人们把它挂在冷落的墙角。
对人生金字塔的追求,需要我们选择逼迫。选择逼迫,不是给自己以重压,而是抓住机遇,珍惜时间,不断奋斗。
练字的人,在最好的纸的逼迫下,往往能写出更好的字。翻墙的人,把帽子先扔过去,常常能越过更高的墙。战场上的壮士,在隆隆战鼓的催促下,时时能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不留退路的逼迫,是生命超越极人生是一张纸,我们是书法家,想人生的纸上写出最好的字,逼迫自己吧。


试题分析:本材料有两个关键点:一、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二、猎人从山顶把鹰扔出去,慌忙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终于飞了起来。第一点强调的是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这和2010年全国高考漫画作文“有鱼吃谁还去捕老鼠”类似。第二点是强调生活环境变了,逼到了不得已时就会爆发出潜能,去努力奋斗了,去成就自己的事业了。
社会意义:针对青年人,要有理想,有目标,正确定位自己,发奋努力;针对家长,要及早放手,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条件,要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培养他,成就他。有时候孩子的性格是父母惯的,啃老族、富二代、官二代无不与家长有关。
可以着重谈环境对人的作用,艰苦的环境可以锻炼人,而安逸的环境可以使人退化。
参考立意:
1、想飞才能飞 2、置之死地而后生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生4、自古雄才多磨难  5、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  英雄是在困难中体现的,钢铁是在磨练后坚强的。如果没有那凶猛的风雨,会有美丽而招人喜爱的彩虹吗?6、给学生(孩子)以思考(磨练)的机会7、请给我多一点空间,少一点的溺爱8、人要有拼搏9、我不做鸡笼中鸡,我要做蓝天上飞翔的雄鹰10、人一旦有了想飞的冲动,就决不甘心再在地上爬11、飞出自己的一片天12、绝处逢生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