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最后那个正在成长。——关于青春与成长的另一个解释。读-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最后那个正在成长。——关于青春与成长的另一个解释。
读了上段话,你有怎样的感悟?请根据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成长在青春路上
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最后那个正在成长。                                                             ——题记
青春,春之勃发,夏之热烈,秋之成熟,冬之宁静仿佛都被它兼具一身。然而莎士比亚说: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已无影无踪。的确,岁月渐渐离我们远去,却又源源而来,但青春一去不复返。宝贵亦短暂的几年,倘使不用饱蘸激情的大笔画下青春的壮丽河山,即使有日后数十年的辉煌,也难以遮盖住这段苍白。那就会徒留忧伤,空有倔强,我们必须在青春的路上成长。
青春的路上,我们要有不畏艰险的气魄和胆识,一路披荆斩棘,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蒋方舟以其独特的八零后的文风,写出了小人物眼中的大世界,更写出了一代人的心声。纵使人们对她褒贬不一,但她仍顶着无数质疑的目光和职责的言论,用生命去追求梦想。柏邦妮敢于用青春冒险,毅然放弃了苦读数年才考上的知名大学,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和演艺事业。而当初那些劝导的话,则在她达到人生的高峰时显得十分多余。争议颇多的新人曾轶可,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衷,逆风而行,以别具一格的唱腔和才华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她们义无反顾的荡起希望的双桨,百舸争流,用实力在不同的领域里闯出一片天地。青春的他们自信而忍耐,他们“行到水穷处”,仍有“坐看云起时”的豁达,明媚。他们在青春的路上成长!    
青春的路上,我们在跌倒中学会爬起,学会屹立,学会了不停的挫败之后,仍要不懈的追求。残奥会上,一个个年轻的面庞在镜头前掠过,残障的身体依然阻挡不了他们从内心散发出来的阳光:仍记得《千手观音》中,那群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以他们的无声,以他们的沉寂,给世人带来一次心的震撼。我知道,仿佛与外界隔绝了的他们,一定在内心谱写了一段动人华章。不然,怎能演绎的这般打动人心?四川地震中“可乐男孩”的乐观与积极,至今仍令人难忘……青春的他们倔强地拨开了生活中的阴霾,奋力前行,积极奋进,他们在青春的路上成长!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家独立,少年强则国强,既然正值同学少年,何不尽情挥洒书中意气,学着一个人成长,即使没有人为我们鼓掌,也要自己绽放的漂亮。
走过明媚,跨过忧伤,带着华丽,不时冒险,倔强而柔软的我们正在成长!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应全面理解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并从材料的主旨出发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青春”这个话题考生有话可说,写起来不难,“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启示考生,青春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里有“明媚”、“忧伤”、“华丽”、“冒险”、“倔强”、“柔软”。考生可以从整则材料出发写青春丰富多彩而又转瞬即逝,要珍惜青春,不断成长;也可以侧重某一方面写自己的经历感悟。文体上看,本题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还可以编故事,写小小说等。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