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行路杜生喜有人把弯路走直惊喜于找到捷径有人把直路走弯多看了几眼风景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行路
杜生喜
有人把弯路走直
惊喜于找到捷径
有人把直路走弯
多看了几眼风景
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捷径与美景
迷失在山林里的人,总是担惊受怕,有谁能像陶渊明一样欣赏落英缤纷之美景?有谁像李太白一样放白鹿于青崖间?有谁能像苏东坡一样观大江东去的壮丽景象?也许他们把原本的直路走弯了,但他们沉醉于巧遇的美景。
飘逸的李太白本可饮金樽清酒,食玉盘珍馐,但他宁可欲渡黄河,将登太行;他本可以青云直上,官运亨通,但他宁可仰天大笑,酌酒花间。他的路本来很直很直,但他却宁愿将他走弯,为了欣赏那弯明月和体验楚狂人的本真。有人说太白太傻,但我更偏爱那个欲抽刀断水,借酒浇愁的李太白,因为这才是他,撑起半个盛唐的他,一壶浊酒,一把利剑,一位谪仙人在曲径中沉醉……
自由的陶潜不再为五斗米而折腰,不再理会那污浊的官场。他摘下冠缨,扛上锄头,在日落夕山下耕作。即便草盛豆苗稀,但他体会到了心远地自偏的深意。也许他走弯了那本来笔直的仕途之路,但那幽僻的小路上,那漫天飞花令他沉醉。他闲适,门前种植五棵柳树;他飘逸,出污泥而不染;他旷达,悠然见南山。他,虽然经历了弯路之曲折,但他更品尝了美景之馨香。他,一个田园诗人永远飘逸在曲折的幽径中……
亦佛亦儒亦道亦真亦幻的苏东坡一生可谓曲曲折折,但他却能于困境中自娱。乌台诗案让他灰心丧气,但他并不放弃,反而在贬谪途中尽情欣赏那迷人的风景;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水,一句“大江东去”,其内心之悲壮喷涌而出,一句“羽化而登仙”更体现了他乐观的态度。即使是料峭春风,他依旧竹杖芒鞋;即使是哀吾生之须臾,他依就能乱石穿空。也许他很傻,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光辉永不暗淡,他永远漂荡在曲折小河的扁舟中……
也许你沿路并不平坦,但你可以沉醉于沿途的美景,与李白共赏天鸡;
也许你沿路并不繁华,但你可以欣赏曲径的闲淡,与陶渊明一同观赏落英;
也许你沿路并不风光,但你可以静心于旅程,与苏东坡一同体味人生百味。
人生亦长亦短,路途亦险亦平,但我宁愿抛弃平坦的康庄大道,舍弃那捷径,只为欣赏那沿途醉人的美景。


试题分析:
仔细读材料,弄懂材料的类别及相关概念 这道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一首含有深刻哲理意味 的诗句。哲理诗用做作文的阅读材料,写作前,首先 要做的是充分地理解诗句的哲理意义。这首诗中“弯 路”与“直路”是两种相对的事物形态;“捷径”与 “美景”是在“把弯路走直了”和“把直路走弯了” 了的行为下产生的不同结果,但意义或内涵是相近的, 都是目标行为的结果。 2.理解材料的深层含义审题时要明确,作者是在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人生的不同 生活形态与人生价值观。 “把弯路走直了,欣喜于找到捷径”意在告诉人们,人生 中应该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或途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目 标的达成不是一种投机取巧,而是人生的一种智慧,这种智慧 是化复杂为简单,化模糊为清晰。 “把直路走弯了,惊喜于巧遇美景”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方 式,这种方式更在于人生的态度:去功利,驱浮躁,追求淡定 与自然,把心安顿好。这是一种审美的人生姿态,随遇而安, 无往不适,这类人在人生中在乎的不是得失,而是过程;在乎 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在人生的过程中,他们也 许会失去很多,但收获得也许会比失去的更多,比如人生的阅 历、人生的经验、人生的心态等等,与“把弯路走直了”一样, 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因为他们在走“弯路”的同时增厚了 生命的质感。 3.联系现实立意 理解了诗所内含深刻的含义后,再来考虑作文的 立意角度就显得简单了。立意可以两者选其一,也可 以将两者统一。无论是选择那个角度,一定要联系人 生的方式,把立意定位在对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上 来分析、思考。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可值得我们 借鉴运用、思考分析。如: 有的人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走上充满竞争的生 活之路; 有的人离开了安稳的工作却去追寻充满风险的事 业; 有的人在不断的摸索滚爬中找到了生活的真理, 有的人经历了多次磨难后明白了怎样去生活 这些都是本次作文可以思考的角度。
参考立意:
1.直路还是弯路只是一种方法,正确的选择都会给我们带来收获。 如果偶尔放松一下,就可以减轻我们背负行囊的重量,还能洗涤我们的心灵,不经意间,可能就收获到意外的风景。 直路还是弯路并没有哪个更好,条条大路通罗马。
2、走捷径是一门学问,观美景是一种哲学。 捷径和美景是两种人生。
3、人生之路只是一个舍与取的过程。不论是少年时对于获取的渴望,抑或是老年时放下物欲的坦然,路上有美景或是捷径,我们奔赴的是可以舍弃物欲的人生终点,历经的是有意外收获的人。
4、有人把道路走直了,发现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因此找到了捷径;有人却把道路走弯了,因为两点之间曲线最美,曲折的道路上有美景。
5.捷径还是美景由我们自己选择。
6.美景,没有对错,只有收获。
7.们总是一味的去寻求捷径,却 忽略了弯路有时候也是一种捷径。
8.懒走捷径会错过最美的风景。
9.径有时会误入歧途;踏实的前 行虽然会很久,可是沿途的风景会很美。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行路杜生喜有人把弯路走..”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