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过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一棵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过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
一棵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贵的头,压弯它不屈的腰。但是,它奋力抗争,不屈不挠。
大树下面有一片小草。狂风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像擀面条一样把它们揉来揉去。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辗成粉末。小草在狂风中抖动颤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
狂风终于累了,走了。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
学生问苏格拉底:“老师,你认为大树和小草谁值得赞美?”
苏格拉底说:“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习作例文】
刚柔相济战狂风
历史的狂风吹尽黄沙,淘尽多少英雄人物。
当狂风呼喊着向苏武袭来,他选择了抗争。面对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苏武用一句“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誓言表明自己对大汉的忠心。胡笳幽怨,大漠飞雪茫茫,苏武举起羊鞭,行走在枯草寒冰之上,将这群枯瘦的羊群定格成永恒的画面。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起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赤诚报国的信念。
十九年漫长岁月,惟有冷月相伴,映照在夜夜难眠的心扉。只可惜这是胡月。故乡的月亮,应该更大、更圆吧。
十九年,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傲骨铮铮,敲响千秋的绝唱。
面对苏武,我悚然动容。
当狂风狞笑着向司马迁袭来,他选择了坚忍。李陵之祸,使司马迁忍受腐刑之痛。他隐忍苟活,“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史记》是司马迁穷毕生精力写就的史学巨著,是荆棘鸟啼血的绝唱。正如他在《报任安书》中所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与其像鸿毛般逝去,不如忍受屈辱实现自己的志向。
面对司马迁,我肃然起敬。
当狂风咆哮着向辛弃疾袭来,他选择了沉着应对。南宋风雨飘摇,金兵入侵,干戈四起。朝廷主和,他偏不苟同,全力组织飞虎队抵抗金兵,多次击退敌军。即使英雄暮年,白发已生,也要持一把软羊毫写尽御敌之心,这是何等的忠心!
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三十八次,但他从不易志,不趋俗,把一腔热血洒向江天。是迁,他就兢兢业业;是谪,他就献计献策,心中念念不忘收复河山。
面对辛弃疾,我只能抬头仰望。
岁月迁流,穷其斯生。历史风云突变,仁人志士或慷慨激昂,拍案而起,自溢英豪之气;或俯首躬耕,勤力劳作,无语自显品质。
当刚则刚,宜柔则柔,刚柔相济,天下可运于掌。


试题分析:对于这则材料,要深刻理解其寓意。比如,“狂风”可以理解为困难、挫折、磨难、压力等等,可以理解为具体到生活中的经济危机、失业、地震、伤残、疾病等等,也可以理解为邪恶势力、反动统治、残暴手段等等。“大树”可以理解为正义力量、英雄人物,也可以理解为有正义感的人、勇敢的人、坚持不动摇的人等等。“小草”可以理解为弱势群体、地位卑微的人群,也可以理解为力量不足的、尚处在弱势地位的人等等。顽强抗争的大树体现了“刚性”,屈腰伏身的小草体现了“柔性”。在生活中,既有“大树”一样的“刚性”,又有“小草”一样的“柔性”;“刚性”有“刚性”的美德,“柔性”有“柔性”的优势,如果能刚柔相济,既有所坚持,又有所顺应,那是最好的结果。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