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70分)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要脱离漫画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6-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70分)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要脱离漫画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假公济私者戒
本应四人划船,但其中一人却借机网鱼,“团结奋进”的旗帜下,个别人做着假公济私的营生,令人愤慨!
团结协作,廉洁奉公,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振兴一个民族的关键所在。可是,一个个反例却屡见不鲜。他们假公济私,利用职务之便,贪赃枉法,搜刮百姓财产,却丝毫不知羞耻,比如1952年宋德贵贪污、盗窃国家资财的案件;温州建设集团公司原总经理、温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余小唐贪污一亿元以上巨额;更有近年来林林总总的贪污案件……每一件,都让我们的心为之强烈震动,这一切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每一件都是一个很大的污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法国的安格尔曾经说过:“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也许人类就是这样吧!可是,这样假公济私,中饱私囊,值得吗?一旦被查出来,就会毁了自己一生的前途,就算不查出来,损害国家,损害百姓的利益,难道不会良心不安吗?
  漫长的历史道路上,当然不乏正直廉洁一心为公的人。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唐朝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从不搜刮百姓财产,衣食住行都十分简陋;唐代宰相魏征和他的夫人裴氏一生也是勤勤恳恳为国为民却从不求回报,吃住简陋,却无怨无悔……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总理就是其中的一位,七十年代初甘肃定西久旱事件时,他曾说:“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他节俭自律,“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中央精减领导小组及多余员工时,他说:“对被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不管是哪一句,都深深的触动着我们的心灵,都鲜明的表现出了周总理那高尚的品德。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在历史长卷上画下了光辉的一笔,世人将永远记得他们,为他们高歌,为他们喝彩。而那些假公济私的人,世人也将永远为他们羞耻,为他们悲哀。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如果水滴离开了大海他就不能澎湃汹涌,就不能发展壮大;也正是有这一个个的小水滴才有大海的存在,可以说是个体成就了集体,集体成就了个体。所以在生活中只有个体的团结合作,才有集体的辉煌,如果人人都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何来集体的发展?哪有国家的强盛?国不强,怎么有人民的安定生活,又怎么会有个人的幸福人生呢!


试题分析:漫画作文审题注意以下四个步骤:(1)读懂画意画旨。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2)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展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加深对画旨的理解。(4)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议论画面,综合构思成文。写作者要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内容集中,注重辩证分析。本题所给漫画,画面上的对象有:四个人,一龙舟、旗帜、鱼。 细节:船头插着一面“团结奋进”的旗帜。前三个人齐心协力划船,最后一个人手里拿的不是桨而是网兜,他在借机捞鱼。由画面可知,一个团队正在参加龙舟竞赛,前三个人的确是在团结奋进,而第四个人却是假公济私。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可知寓意为:批判生活中假公济私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作文立意:批判社会中假公济私、暗饱私囊的现象,公私理应分开,假公济私危害大等。文体上看,本题要求写议论文,所以要求考生作文观点要鲜明,论证要有力、深刻,论据要典型。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70分)要..”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