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佛学院的一名禅师在上课时把一幅中国地图展开问:“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偏要走弯路呢?”-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佛学院的一名禅师在上课时把一幅中国地图展开问:“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
“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偏要走弯路呢?”学僧七嘴八舌,答案五花八门。
禅师说:“根本的原因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常态,走直路反而是非常态,因为河流往前时会遇到各种障碍,无法逾越,只有绕道而行,绕来绕去,避过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遥远的大海。”
学僧忽然悟了,说:“人生也如河流,坎坷挫折是常态,不必悲观失望,也不必长吁短叹,停滞不前。直闯不过,就换个法子,另辟蹊径,照样抵达遥远人生的大海。”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题型:写作题  难度:偏易

答案


参考例文:  
人生的弯路
你是否注意到小溪从来都不一路笔直而是弯弯曲曲?它一路欢歌流淌,总有它奔跑的方向,留下了动人的图景;你是否注意到上山的小路从来都不是一马平川而是蜿蜒曲折?它如蟒蛇一般缠绕在山间,因势而动,给人以惊心动魄的震撼。人生也应如此,多些弯路,也多些美感。
敢走弯路,增加人生的价值。初读《西游记》你一定不理解,为何唐僧不让孙悟空驾着筋斗云去西天取经,这样不是可以省去诸多麻烦吗?试想如果唐僧真的这样取得了真经,这故事岂不毫无价值了?是的,唐僧西天取经的确花了不少时间,走了不少弯路,但在这一路上他们师徒四人,斩除了许多妖魔,帮助百姓解决了许多问题,同时自身也收获了许多。他们不仅用真经普度了众生,更用行动拯救了许多人,他们的人生价值也因此增加了一倍。如果没有他们走的这些弯路,就不会诞生无畏生死、一往无前的唐僧。也不会诞生智勇双全的孙悟空,老实肯干、任劳任怨的沙僧以及虽有小缺点却狡黠可爱的猪八戒等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他们的人格魅力也必将大打折扣。
常走弯路,收获丰富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生活的目的就是为梦想而不懈奋斗,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碰到许多弯路,但走弯路不一定就是失败。《炼金术士》中的西班牙少年为了一个梦苦苦追求埋藏的宝藏,当他历经磨难到达梦中的地方时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苦苦寻找的宝藏就藏在自己出发的地方。也许有人要不免为此叹息,兜了一大圈,没想到梦想就在原地,他这条弯路走的真不值啊!其实,位牧羊少年尽管走了一圈弯路,但最后收获的不仅是财富,还有坚强、执着等可贵的品格。这条弯路,给他带来了比宝藏更珍贵的财富。
走好弯路,体验充实的人生。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永远都在忙着如何走捷径,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利益,期盼着自己的人生能一路顺畅。到最后,你会发现那些一夜成名的明星总是更容易被人遗忘,那些一夜暴富的人最后却生活得比没钱时更不快乐。我们的人生有时需要一些弯路,因为只有走过弯路,你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才懂得在下次弯路怎样“转弯”。
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啊,人生就是一条路,只要你敢于迈步向前,就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也许你的人生之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
请不要感到畏惧和寂寞,千万别错过了那一路的风景,只要我们心存高远、目标坚定,终会有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的一天。
古人曾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我看来,改过就是转弯,从弯路中转返,从泥淖中爬起,在一次次失败挫折中浴火重生,这一次次的转弯,都是人生的财富啊!
珍惜每一次转弯吧,黄河因为弯曲而滋润着更广袤的土地;勘探队因路途弯曲而得以深入钻探;那么,我有理由坚信人们也将因为珍惜每一次转弯而将人生的路走得更好!


试题分析:人生路上不仅客观地存在“弯路”,而且也确实需要一些“弯路”,因为“弯路”有助于磨炼意志、锻炼毅力、培养才干、促进成熟。“弯路”是砥砺人才锋芒的硎石,是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中所寓含的正是这个道理。自古以来成就大业者,无不是“弯路”中的苦苦跋涉者和求索者,且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后修《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司马腐刑,终成《史记》”。相反,那些生于殷实富贵之乡钟鸣鼎食之家少走“弯路”的“幸运儿”,却往往挺不起脊梁,成不了大器。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生的“弯路”无处不在,但也不必畏惧,关键是看你如何去积极面对。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或者人生历程,都是一个不断增长知识、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这当中很难找到捷径,往往是在探索“弯路”的实践中螺旋形前进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当然是一种令人陶醉和引以自豪的美妙境界,但别忘了,这也是在挑战和征服弯弯曲曲的山路之后的一种成功与收获。退一步来讲,即使你最终未能抵达顶峰,但只要你努力地去攀登过,顽强地去挑战过,自信地去探索过,就算始终跋涉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你也可能在人生旅途中邂逅或寻找到许多令人心驰神往的人生美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佛学院的一名禅师在上课时把一幅中..”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