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答案
于高处仰望风景 犹记冰心先生的小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花儿尚且不能孤芳自赏,何况是人呢?即使我们已有很高的学识才干,也不能忘记欣赏别人,向别人学习,博采众长,于高处,也要抬头欣赏别处的风景。 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意在劝诫我们年轻人不能因为自己的成就心高气傲,“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世上总有人值得我们欣赏。颇具才干,仍不忘向别人学习,怀一颗谦逊的心,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于高处仰望风景,欣赏别人,能助我们攀上更高之地。13岁的范书恺在比别人小一大截的年龄考上清华大学,登上了多人梦寐以求的梦想圣殿。但他仍然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身边很多人都比自己优秀,于是在学习借鉴他人的过程中更加努力,他的未来必是一片光明。试想,若范书恺在获得如此大的成就时对自己的成果沾沾自喜,自豪自傲之情溢满心间,就此止步,如果他摒弃一贯向别人学习的优秀品质,在清华大学这个天才聚集的地方,他还能前进吗?我想未必,相反,甚至还会倒退。 于高处仰望风景,欣赏别人,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滋养我们的心灵。当今社会上的许多人总是太过浮躁,在追梦之路上也许能保持谦逊的态度,积极发现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板,却在获得成功之后变得不可一世,盲目自大,眼里不再盛装着别人的优秀而满是自己的成果,坏情绪在心里发芽生长,他们的心胸也就日渐狭窄。这样的心灵还称得上高尚吗?因而我们要时常用欣赏别人的雨露滋养自己的心灵。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以淡定沉着的姿态走下去。 于高处仰望风景,欣赏别人,能助我们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才之人纵然令人敬畏,但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优秀却不再欣赏别人,必然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与憎恶。若我们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后还能不吝惜自己的称赞,欣赏别人的长处,如莫言一样,在获得诺贝尔奖后还认为自己要向别的作家学习,这样的人,总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这样的人,也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在高处欣赏别人,体现的是一种睿智与魄力,它能使我们更加优秀,更加强大。也许这也是马云不断进步的重要因素。 欣赏自己 我,就是我,一个独一无二的我。我的思想不同,性格不同,追求不同。我,欣赏一个独特的我。 我欣赏自己的坚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不管是来自家庭的,还是来自学校的,我都不会轻易掉泪。我三岁的时候,妈妈就离我而去,我的生活比别人多了几分孤独,少了几分母爱,我并没有哭,却磨练我的坚强。学校里,考试考差了,或者有同学欺负我,我也不会哭。记得有一次,一直比我差的同学比我考好了,还嘲笑我:“英子,怎么样?你是这个!”边说边用手指往下指,真是气死我了,有什么了不起,这次只是我粗心了一点,让你暂时领先呗,下次有你好看的,把你踩扁,我的心里充溢着坚强,随之笑着说:“你凶,我输了,不过我高兴……”然后哈哈的笑起来。笑给我带来幸福,因此我不能让别人看我笑话——我要坚强。 我欣赏自己的乐观。因为我坚强,所以我乐观。随时随地,人们都可以看见我微笑的面孔。我天生就爱笑,把凡事都看到很开很简单,即使天塌下来,我也把它当作是香软的棉花糖,真的,够乐观了吧。课堂上,我乐观地听课学习,乐观地讨论问题,乐观地回答问题;课间里,我总是和同学们愉快地说笑着,或者扶在走廊杆上微笑地欣赏我们美丽的校园,或者笑看操场上活动的同学们。学校里我快乐,家庭里我幸福,社会里我乐观。这就是我,每天把灿烂的笑容挂在脸上,我很欣赏它。 我欣赏自己的善良。我是一个十分善良的姑娘。在街上,我看到一个乞丐,那可怜的面容、悲悯的讨声、残缺的身体总是打动着我,我会把自己的零花钱给他一半,即使旁边有人说他是骗子。在学校,有些男同学欺负我,即使我当时很生气,但只要他给我说一声对不起,我就很欣然算了。班上一有困难的同学,我就总是想办法帮助他们,尽管我的力量很薄弱。我真的很善良,我喜欢我的善良,我也希望同学们也欣赏我的善良。 欣赏自己,会给自己信心,注入鲜活的动力。一个人不会欣赏自己,就像花儿失去了颜色;一个人不会欣赏自己,就像太阳没有了光泽;一个人不会欣赏自己,就好比大树掉了树叶,会渐渐枯死;一个人不会欣赏自己,就好比天空没了白云,单调得乏味。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更要学会欣赏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欣赏自己的长处,成为一个乐观开朗的人。 不管是我乐观,还是坚强,还是我的善良,这都是我的优点,我要永远欣赏他们!欣赏自己,给力! |
试题分析: 审题立意说明: 1、关键词是“欣赏”。 “欣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2)认为好,喜欢。 2、材料的意思是,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仅在毕业学校或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关键还在于个人的态度,即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3、作文材料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马云的身份“成功人士”;二、三是他说的两句话,一句是自身条件优越者,要放低姿态,学会欣赏他人特别是那些不如自己之人的优点;一句是自我条件不突出或不如人者,要学会自我肯定,自我认同,找到自己的优点。 成功,就是自己在高处时,要看到低处之人的优点;自己在低处时,多找自己的优点,要喜欢自己,欣赏自己。 4、可就其中一句立意,也可两句都写。但要注意欣赏者与欣赏对象的对应关系,即欣赏者为条件优越者,其欣赏对象应为他人;而欣赏者为条件较次者,其欣赏对象则应为自己。 5、自身条件,除毕业学校、文凭学历外,还可以是身份、地位、声望、财富、能力以及身材、相貌等方面。 6、抛开原材料,单纯谈论“成功”、“欣赏”(欣赏美景、欣赏大自然等)、“名校”、“教育”、“高考”、“自卑”、“自信”、“文凭与水平”、“学历与能力”等,应属偏题或离题。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中国著..”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写作策略:
①引: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