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成语“心无旁骛”,是说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我们经常强调要“心无旁骛”,即要专一于自己的目标。但是也有人认-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成语“心无旁骛”,是说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我们经常强调要“心无旁骛”,即要专一于自己的目标。但是也有人认为,某些时候,“心有旁骛”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譬如微波炉的发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心有旁骛”的结果:美国工程师斯宾瑟有次本来是去参观磁控电子管实验,但他发现装在自己口袋里的一块糖果融化了,于是他中断了参观,立马决定着手试验这是否为磁控电子管发出的微波产生的效应,先后用玉米粒和鸡蛋做试验,最终玉米粒变成爆米花,生鸡蛋变成熟鸡蛋,后来他又把自己发现的加热食品的新方法做了改进,从而发明了微波炉,成为不用燃料的现代化烹调灶具。
你是怎样看待“心无旁骛”和“心有旁骛”的?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议论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范文一:心有旁骛
我们在工作中特别强调要心无旁骛,即要专一于自己的目标。但某些时候,心有旁骛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X射线的发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心有旁骛”的结果。
微波炉的发明也事出偶然。美国工程师斯宾瑟有次本来是去参观磁控电子管实验,但恰在此时,斯宾瑟发现装在自己口袋里的一块糖果融化了。于是他中断了参观,立马决定着手试验这是否为磁控电子管发出的微波产生的效应。他先后用玉米粒和鸡蛋做试验,最终玉米粒变成爆米花、鸡蛋被加热。斯宾瑟又把自己发现的加热食品的新方法做了改进,从而发明了微波炉,成为不用燃料的现代化烹调灶具。
望远镜的发明亦有类似经历。17世纪初,有一个叫汉斯·李普希的玻璃工匠,他在打磨镜片时,偶尔将未打磨好的一组凹透镜和凸透镜叠放在一起,极偶然地发现镜片下面的字好像一下子跳起来,就在他鼻尖下面。他觉得很奇怪,也顾不得打磨什么镜片了,而是赶紧找来一根竹筒,把俩镜片安在竹筒两端,于是一架望远镜的雏形就此诞生,促使后来的天文学研究进入一个新时代。
此外,像青霉素的发现、照片的发明,似乎都是“心有旁骛”的成果。
我还很“意外”地想到,现在越来越多讲求实惠的人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了。瞄准利的就拼命冲钱下手,瞄准名的甚至主动要求“被潜”,路人们也更“心无旁骛”走自己的路,以致有人倒地也“顾不上”扶一把……诸如此类的情况虽与科学研究无关,但身处彼时彼境,是不是做到“心有旁骛”,会更“健康”、更有人情味一些呢?
范文二:心无旁骛
有这样一个流传很久的西方故事: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海妖塞壬姐妹,是半人半鸟形的怪物,专门用迷人的歌声诱惑航海者,就是那些见多识广的水手,听到这歌声也往往不能自持,跳人海中游向塞壬的海岛,结果是自投罗网,成为凶残的海妖们的果腹之物。俄尔甫斯的船要经过塞壬的海岛时,他用蜡封住同伴们的耳朵,并吩咐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叮嘱说途经塞壬海岛时无论自己如何恳求也不能松开绑绳。就这样,俄尔甫斯听到了塞壬那诱人的歌声,但却无法跳海,船和人都平安地通过了这令人生畏的海区。
这个故事从表面看荒诞不经,令人无法相信。其实,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倒可以悟出一些道理。在每个人的求知成才的航道上,不是也有种种诱惑,也需要我们像俄尔甫斯那样,抵御可能毁灭自己前程的"海妖的歌声"吗?
对高三学子而言,对于那些怪游戏的学生而言,面对形形色色的游戏,是游戏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备考复习;对于那些热衷于武侠小说者,是怀抱金庸,还是做几套练习;对于那些电视迷们,是看几部韩剧,还是整理几道错题;还有,……
每个人都要有一双慧眼,面对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面对形形色色安逸享受的诱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都要有较强定力,既然选定了远方,就要义无反顾的风雨兼程!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静心,静下心来就能闻到花香。要远离浮躁,远离喧嚣。一定要明确要达到自己理想的彼岸,时下自己该干当干的最要紧的事情,分清轻重缓急,要永远牢记春天就要忙于春播春种,春天就应该忙春天的事情,这是智者的选择。
成功的花朵永远属于那些志存高远+心无旁骛+风雨兼程者!抵御了海妖的歌声,你就走向了坦途,你就奔向了卓越,你就会不断的演绎精彩,走向辉煌!
范文三:心无旁骛干事业
心无旁骛干事业,需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事业心责任感是成事之基、力量之源。许多事实说明,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有了事业心责任感,能力强的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能力相对弱的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只有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岗位当阵地守,才能摆脱名缰利锁的羁绊,戒除浮躁心态,克服精神懈怠,才能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从而一门心思推动团队科学发展。
心无旁骛干事业,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美国学者拿破仑·希尔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发展就越快。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有崇高目标追求的人,工作标准就高,就会用心去想、用心去做,做到极致、追求完美。反之,如果一个人缺乏更高的目标追求,满足一般、安于现状、沾沾自喜、小成即满,是很难有所成就的。纵观古今中外一些成功者的奋斗轨迹,他们走向成功之前,大都有着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并能一心贯之地坚持下去。因为坚持,李时珍用21年完成《本草纲目》,司马迁用16年写成《史记》这部不朽的巨著,苏武牧羊19年完成使节任务。所以,目标就是力量,坚守目标才能心无旁骛。
心无旁骛干事业,需要培养专注品质。专注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毅力。一个具有专注品质的人,往往懂得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无暇左右逢迎、拉拉扯扯,总是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干事业,从而创造出非凡的业绩。钱学森为了集中精力和心思从事科研任务,专门要求辞去国防部五院院长职务,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为我国国防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体现出高尚的专注品质,彰显出崇高的奉献精神。
心无旁骛干事业,需要脚踏实地。古今事业,成于实而败于虚。古人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理想再远大、目标再宏伟,也需要一招一式地抓、一件一件地干。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把理想、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而好高骛远、游移顾盼,是很难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但要干,还要带头苦干。苦干,可以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只有苦干,才能练就净身之功,才能冲散浮躁的气息,从而将工作生活带入真实的境地。只有把心无旁骛作为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品格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想群众之所盼,干群众之所需,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坚决防止和克服搞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造“形象工程”等现象,才能树立真抓实干的良好形象,全面提高战斗力。


试题分析:不同的人看待同一问题,可谓仁智自见。本题材料摆出了两种对立的观点,我们既可以倡导传统观点青睐的“心无旁骛”,也可以倡导新思维包含的“心有旁骛”。如果提倡前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说理:现实中各种诱惑多了,心无旁骛,甘于寂寞,是执着和有定力的表现;精血诚聚做一件事才易钻透,何况人生短暂不允许“三心二意”;它也是甘于坐冷板凳,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品格,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持之以恒、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如果主张“心有旁骛”,首先论述它不同于“心不在焉”,可这样说理:一味“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会失去许多乐趣,反之则会更“健康”、更有人情味;人生机遇稍纵即逝,做这件事还想着别的会让机遇无处遁形;社会需要通才全才,心有旁骛也是综合素养的体现,适应生活的生存智慧;“有旁骛”是“无旁骛”的前提。我们选择主张其中一点立意是很容易的,关键是要通过因果探究,举例佐证,让思想有见地。审题可知,材料先从正面提出“心无旁骛”,后用转折连词“但是”从反面引出“心有旁骛”,并举了斯宾瑟发明微波炉的事例,提示我们最好从反面立意,提倡“心有旁骛”。还可以主张不同境况下采取不同的方法:选择目标“心有旁骛”,目标确定后“心无旁骛”;发挥能力“心有旁骛”,履行职责“心无旁骛”;对待社会“心有旁骛”,对待家庭“心无旁骛”等。我们也可以扬此抑彼,体现辩证思维。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写作(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成语“心无旁骛”,是说心..”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