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许多同学都认为微不足道,平时总会在饭桌上毫不经意地掉下几粒,甚至有些挑食的同学会把整块馒头或整碗米饭倒掉.针对这种浪费粮食现象,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实际测-七年级数学
题文
一粒米,许多同学都认为微不足道,平时总会在饭桌上毫不经意地掉下几粒,甚至有些挑食的同学会把整块馒头或整碗米饭倒掉.针对这种浪费粮食现象,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实际测算,称得500粒大米约重11.07克.现在请你来计算(可用计算器): (1)一粒大米重约多少克?(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2)按我国现有人口13亿,每年365天,每人每天三餐计算,若每人每餐节约一粒大米,一年大约能节约大米多少千克? (3)假若我们把一年节约的大米卖成钱,按2.5元/千克计算,可卖得人民币多少元? (4)对于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学费按每人每年500元计算,卖得的钱可供多少名失学儿童上一年学? |
答案
解:(1)11.07÷500≈0.022(克). 答:一粒大米重约0.022克. (2)0.000022×1×3×365×1300000000×1000=31317(千克). 答:一年大约能节约大米31317千克. (3)2.5×31317=78292.5(元). 答:可卖得人民币78292.5元. (4)78292.5÷500≈157名. 答:卖得的钱可供157名失学儿童上一年学.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一粒米,许多同学都认为微不足道,平时总会在饭桌上毫不经意地掉..”主要考查你对 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法
考点名称:有理数除法
- 有理数除法定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2)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有理数除法注意:
①0不能做除数;
②有理数的除法和乘法是互逆运算;
③在做除法运算时,根据同号得正,异号的负的法则先确定符号,在把绝对值相除,若在算式中有带分数,一般化成假分数进行计算,若不能整除,则除法运算都转化为乘法运算。
考点名称:有理数乘法
- 有理数乘法定义:
求两个有理数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乘法。 - 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1)同号两数相乘,取正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2)异号两数相乘,取负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3)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交换律:ab=ba;
(2)结合律:(ab)c=a(bc);
(3)分配律:a(b+c)=ab+ac。 - 记住乘法符号法则:
1.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相反,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
2.几个数相乘,只要有一个数为0,积就是0。
乘法法则的推广:
1.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2.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3.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首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
有理数乘法的注意:
1.乘法是指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引入负数后,乘法的意义没有改变;
2.有理数乘法与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步骤一样:确定符号、确定绝对值;
3.掌握乘法法则的关键是会确定积的符号:“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切勿与有理数加法的符号法则混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今年五月奥运圣火在高度约为8848米的珠峰顶上传递,创造了世界之最.这个高度的百万分之一相当于[]A.一间教室的高度B.一块黑板的宽度C.一张讲桌的高度D.一本数学课本的厚度-七年级数学
下一篇:某种液体中每升含有1012个有害细菌,某种杀虫剂1滴可杀死109个此种有害细胞.现要将这种2升液体中的有害细菌杀死,要用这种杀虫剂多少滴?若10滴这种杀虫剂为升,那么,你知道-七年级数学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