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风声、雨声、涛声、桨声,也记载黄河之子情不自禁的感叹与倾诉。民歌,是音乐中最有人情味的。

虽然《诗经》与汉乐府的时代已过去了,黄河,仍需要新的采诗官,手持木铎,在纵横阡陌间且走且歌……

一条河流,或大或小,可以为一座村庄命名,可以为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命名。还可以为一个国家命名。从甘肃到陕西,从河南到河北。从山西到山东,诸如此类的一些地方,河流的影子无所不在。饮水思源,它使沿岸的居民多多少少拥有某种虚拟而固执的血缘关系。黄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是有代表性的。一条河流,甚至可以为一个民族的性格命名。

当然,它也可以为一个人命名。提起那位叫冼星海的作曲家,我首先想到黄河,想到风吼马嘶的《黄河大合唱》。他谱写这首曲子,无形中成为黄河的代言人。山河破碎的危急时刻,他于现实的黄河之外,创造出一条听觉中的黄河,铁流滚滚;正如他那个时代的兄弟姐妹,在秦砖汉瓦的万里长城之外,又携手打造一道“血肉筑成的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听觉中的黄河,算得上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护城河”——护卫长城的河。一条史诗般的河哟,流血、流汗、流泪、流火,同时也流着融化的铁水般的旋律,流着钢花四溅的音符。哦,每一个音符都烫手!

冼星海的黄河,可比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凝重得多、悲壮得多。河流的心情通过音乐得以表现,得以渲泄。听觉中的黄河,永远是愤怒的。

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此言不算夸张。黄河上游海拔高达2000__4000米,下游海拔却不足100米,回头仰望,确实是滔滔洪流从天而降。黄河人海,会回头望一望吗?这是一次隆重的告别,为之付出了无数的日日夜夜。黄河的起源,大抵是冰山上融化的雪水。李白说的没错,甘肃有个地方叫天水,每听见这地名,我就下意识地联想到黄河。

冬天的黄河,有时会被层冰覆盖,即所谓“欲渡黄河冰塞川”。一把透明的锁,把黄河锁住了。等着吧,春风会来的,那是另一把透明的钥匙。

黄河解冻,一个沉睡的人在苏醒,岸边新滋长出的柳条或其它树叶,是它惺松的睡眼所眨动的睫毛。黄河苏醒,对于守望在岸边的我来说,仍像是梦境,梦境里的梦境……冰块坼裂并且相互碰撞的声音,如同忙乱的手指滑过琴弦,无秩序地发出梦的画外音。冰,是水的骨头。黄河水,也会长出硬骨头。

一群刚出生不久的鸭子,摇摇摆摆冲下堤坝,去黄河里试水。脚蹼的划动中,故乡一点点远了,但它们还是体会到某种阻力,这是它们第一次看见黄河。黄河,甚至记得这一群家禽的祖先。同样的画面,每年都会上演无数遍。鸭子当然不了解黄河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河里的水,有点儿冷。赶鸭子下河的诗人,才会尾随着,发一些多余的感慨……

山东的黄河和山西的黄河,有什么区别?白天的黄河和夜晚的黄河,有什么区别?早春二月的黄河和寒冬腊月的黄河,有什么区别?

即使同样作为守望者,我眼中的黄河,和你眼中的,有什么区别?黄河在变,变得太快了,快到了每每眨一下眼睛……

蜜蜂分辨出两朵花的区别,我发现了黄河的每一点细微的变化。它的永恒,来自于无数的瞬问。我的凝视,不过使某个瞬间变得更加具体了。

雨落在黄河上,像是初吻,水与水的接吻。天上的水与地上的水,碰撞时发出接吻的响声,听得我都有点醉了。看来它们都有些渴呀,水会渴,并且知道,怎样解渴。

雨点溅起的水花,使我看见了黄河嘟起的嘴唇。平常总是藏起来的,只为雨打开,却从不让我亲吻。其实我也渴呀,是否可以趁着雨声,偷偷吻一下?哪怕只是远远地——给黄河送去一个湿漉漉的飞吻。

黄河会拐弯。黄河累了,会打盹,每打一个盹,都会无意识地放慢脚步,或改变路线。它每拐一个弯就等于打了一个盹。曲曲折折的黄河,是一个时常被惊醒的梦。它在赶路,强忍住困倦,直到流进大海,才敢踏踏实实睡个好觉,再也不需要醒来……

站在黄河流经河南这一段堤岸上的我,仅仅是它打盹时所梦见的。我因为它的梦而变得真实,我因为它的召唤而来到这里!

黄河是一种意识流。黄河在我的意识里流。在它自己的意识里流。黄河,在无意识地流。这才是它,才是它的真谛:除了流动,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因为流动而存在。可它无动于衷的流动,给生活于周围的人类留下说不完的故事。尤其当它决口、泛滥,带来恐怖与灾难。历史上黄河屡屡改道,使人类绘制的版图一次次改写。

我在河南鹤壁一带考察一段古称“白沟”的黄河故道,牧羊的老人告诉我:古黄河曾从这里流过。如今,整个河床裸露出来,杂草丛生。我弯腰拾捡几枚鹅卵石作为纪念,它们光滑的表面,留有黄河水冲刷过的痕迹。

那天晚上,沿着古河道跋涉的我迷路了。或许,当年的黄河跟我一样,走着走着就迷路了。它像患了失忆症一样不知觉地放弃了熟悉的路线。沿岸的村落,成了古黄河的遗民。

一位画家画黄河,从锡皮颜料管里,挤出了太多的黄颜色。甚至不需要调稀一些,就直接涂抹在画布上。

我站在旁边指指点点:应该多用一些绿颜色,给黄河两岸种上一片片瞬间就能生长的树,和永远不会枯萎的草。难道这不更好吗?

画家听从我的建议,这么做了。他的画,在背叛现实,却更接近未来:终有一天,覆盖两岸的绿色,不是画出来的……

黄河像母语,从大地上流过,照耀我们的生活,从述说者与倾听者身上同时获得光明。而汉语,是一条流淌在我血管里的黄河,泥沙俱下,无论词汇还是语法,都构成强烈的激流。

从黄河归来,我开始关心自己血管的硬化程度,脉搏的次数,血液的流速,乃至血液里的含沙量。

正如我关心黄河里那些沙子的含金量。

我不是水利学家,只是个诗人。写诗,等于在血液里淘金。我努力发掘着一个人与黄河的血缘关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最优雅的死     下一篇:陪君醉笑三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