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秋之声从维熙①黄昏时分,上街散步,遇到一个肩挑蝈蝈笼子的老汉,串街走巷在叫卖蝈蝈。笼子里此起彼伏的蝈蝈呜叫声,顿时给京城送来了乡野的浓浓秋-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秋之声
从维熙

  ①黄昏时分,上街散步,遇到一个肩挑蝈蝈笼子的老汉,串街走巷在叫卖蝈蝈。笼子里此起彼伏的蝈蝈呜叫声,顿时给京城送来了乡野的浓浓秋意。我走上去买了两只提回家里,挂在了阳台上。
  ②在窗外的蝉鸣之声流露出凄惶之时,蝈蝈以一曲曲高亢的秋歌,取代苦蝉单调的噪音,实在是一种享受。我的童年是在冀东农村度过的,记忆中曾留下蝈蝈的呜秋声声;因而在我的认知中,蝈蝈是人类生活的知音,是秋天写意的自然画师。此时我将这个秋天的歌王,高悬于我的窗外,它的声声秋歌,能使我有一次童心之旅,让我在黄昏斜照的年纪,回眸人生只有一次的童真,那是人生中难以寻觅到的一种痴醉。
  ③童年时的我,每到秋天来临之时,都要钻进红高梁地里,与小伙伴一起去逮蝈蝈。青绿的高粱叶片锋利如刀,我们赤裸的胳膊被划出一道道血迹,但听蝈蝈一叫,就好像贴上了止疼膏似的,而把在高粱地里钻来钻去的艰辛忘得一干二净了。我们拔来青草为它絮窝,摘来它爱吃的南瓜花供它食用,然后就躺在土炕上,静听它一曲曲“声声蛮”和“声声乐”的秋歌了。蝈蝈是个非常不错的歌手,不像夏天的苦蝉,吐出来的都是些刺耳的噪音;它是喜剧演员,歌声不仅高昂亢奋,而且底气足得似乎一口气能唱上一袋烟的光景。因而家乡的女娃,给它起了个人性化的别名—哥哥。因为蝈蝈中的雄性,才具有吟唱的生理本能。
  ④有一天,高悬于天空的一轮秋月,把清冷的月光洒在我的床前,正当我枕着蝈蝈的歌声入梦之际,它们忽然停止了歌唱。我觉得有点怪异,走到阳台上一看,吓了一跳—只毛色黑白相间的家猫,不知何时从开着的窗子,跃上了我家的阳台,它两眼闪烁出绿色的幽光,一动不动地盯着悬于空中的那个蝈蝈笼子。看我走出来,那只猫虽然立刻跑了,但我还是摘下笼子,以示对蝈蝈受惊后的安慰。
  ⑤但是当我回到床上以后,蝈蝈像是被惊吓住了似的,再也不开口吟唱这秋天的银色月光了。这个场景,让我顿时想起了一件几乎被岁月遗忘了的遥远往事:
  ⑥20世纪饥饿的60年代初期,我正在海滨一个劳改队接受惩罚性的劳役。到了秋天高粱红了之后,蝈蝈不知人间的饥饿,便在青纱帐里,撒欢地叫个不停。这真是绿色天使们的厄运到了,囚徒们寻声而去,先搓下高粱粒当充饥的主食,再把那些大肚子蝈蝈逮着,当成副食一块吞下肚子。那是十分原始并非常惨烈的生存的镜头:一些耐不住饥饿的大肚汉,把蝈蝈的翅膀揪下来,再把带刺的腿拔下来,然后便将整个蝈蝈塞进嘴里,囫囵个儿吃下去。在那些年头里,我觉得蝈蝈的叫声和饥饿的劳改犯的呻吟声合二为一,音符里似乎没了“声声蛮”和“声声乐”的豪气,而变成“声声哀”和“声声怨”的一曲曲哀鸣了。在社会不同层次的群落中,也许只有经历过我这样的“马拉松”式的苦难部族,才能从它们的歌声中,倾听到大自然之外的另一种人生旋律。
  ⑦蝈蝈终于又开始歌唱了。由于记起了历史的昨天之故,我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眠。我想:我能活到人生四季中的秋季,实属不幸群落中的一个幸运儿,多少与我同命运的同类,生命都在苦难中化为宇宙之间的灰尘了,而我却能在银色的月光下,倾听这来自大自然的秋声,简直是一种超期服役的可贵享受。不是吗?记得,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的节目序曲中,形神若老顽童的歌词作家乔羽,曾写下如是歌词:
  夕阳是迟到的爱,
  夕阳是未了的情。
  ⑧蝈蝈虽然不知人间事,听不懂这支歌儿的含意,但它是痴迷于秋天的歌手,在秋风叶落中夕阳唱晚,撩逗起人生悲欢离合的回忆和对明天深远的情思……(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要从街上买两只蝈蝈提回家里?请根据文意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是围绕“秋之声”展开的,请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赏析第⑥段中“音符里似乎没了‘声声蛮’和‘声声乐’的豪气,而变成‘声声哀’和‘声声怨’的一曲曲哀鸣了”这个句子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在第⑦段中说他已经“活到人生四季中的秋季”时的情感和态度,并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1)蝈蝈的呜叫声让作者感受到了乡野的浓浓秋意。
  (2)蝈蝈高亢欢乐的秋歌让作者觉得是一种享受。
  (3)蝈蝈的秋歌让作者痴醉于童心之旅。 (意对即可)
2.先写“我”听到秋天里蝈蝈的鸣唱声,并由此回忆童年时捉蝈蝈的欢乐情景;再写蝈蝈受到惊吓不再发声,让“我”想起苦难年代的痛苦经历;最后写蝈蝈又开始唱歌,引发“夕阳之年”的“我”感悟生命,憧憬明天的感慨。(意对即可)
3.(1)化用词牌名“声声慢”,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
  (2)对比,突出了蝈蝈悲惨的遭遇。
  (3)运用叠词,突出了蝈蝈以前叫声的欢乐有力和现在的哀怨。(意对即可)
4.情感:庆幸和满足。态度:热爱生活,享受生命。评价:饱经沧桑之后的彻悟与达观。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秋之声从维熙①黄昏时分,上街散步,遇到..”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