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中国画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其文学性,它是一门“综合”艺术,要诗、书、画、印四才俱备、俱佳乃至俱优。要想成为好的中国画家,必须有很高的个人-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中国画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其文学性,它是一门“综合”艺术,要诗、书、画、印四才俱备、俱佳乃至俱优。要想成为好的中国画家,必须有很高的个人学养。近代著名画家、诗人昊湖帆先生曾给张大千建议:“要把精力花三分之一在书法,三分之一在诗,三分之一在画,如专门一心作画,没有其他的修养,总有缺陷之感。”
  虽然诗和画两者的本质并不相同,但诗与绘画都是人类藉以表达情感的媒介,有着相通的艺术效果。中国诗歌与绘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彼此吸收对方的长处,发挥自身的艺术优势,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郑板桥的一幅普通的竹图,因为有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从而创造出令人荡气回肠的深刻意境。因杜甫于每一诗皆全力以赴,故其题画诗特见精彩。在画中题诗是为了补充画面笔墨未尽之意,但也要顾及到画面艺术形式的变化和完美,诗与画的结合要融洽,使读者获得丰满的思想感受和审美乐趣。
  想以文采领画以诗的胸襟作画,就得努力去学诗读诗了,不要总是照抄古诗文,应自己做一些诗文力求表现当代人的思想情怀。有时看到一些画家画出的画还可以,但加些雷同的古诗上去,让人没了想象力。书法是一种不可言说的言说。好的诗文要通过用书法艺术表现在画面上,并且与诗意画境和谐统一、相得益彰。作为好的书法作品,我们不仅要看字意和技艺,重要的是要把作品当作一种艺术形式去感觉、体验、认识、想象。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没有不善书法的大画家,而且一些大画家就是著名的书法家。印章在绘画作品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作者对作品的印证,还可以调整构图,补充章法使整体和谐统一,丰富作品的内涵、色彩,增加作品的层次。
  诗、书、画、印各自有独立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素质,所谓融为一体并非拼凑,其神其貌应达到对比中的高度统一。绘画和写诗一样,不是单纯地去再现客体简单地复制物象,而是对客观题材的深入挖掘,将作者的价值理想和情感最大程度地外化,将作者内心情感世界和大自然的精髓融为一体。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精神世界,则决定了绘画作品的具体内容。一幅优秀的书画作品能恰如其分地抒情达意,这不仅赖于作者浑厚的笔墨功夫,还要有广博的学养和自身的修养。苏东坡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把读书的好处描绘到了极致。唐贷也说“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读书之功焉可少也矣。”明代著名书画家唐寅青年时向画家周臣学画,但他的画名很快就掩过了老师。别人问周臣原因,周臣说:“我没有他读的那五车书啊!”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学识对画技潜移默化的作用。依我之见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胸中脱尘去浊,丘壑自然内营,立咸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学好书画,重要的在于做人。学书之人,不但要学,而且也要学做人,人做好了,书画自然也会升到一种高的境界。(节选自徐鸿延《中国画的文学性与画家的个人学养》)
1.下列关于“中国画”的有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画是一门“综合”艺术,要诗、书、画、印四才俱备,没有好的个人学养,难以成为好的中国画家。
B.中国画与中国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彼此吸收对方的长处,丰富各自的表现力,促进了各自的发展。
C.中国画中的题诗,是为了补充画面笔墨未尽之意,诗与画的完美结合,能使读者获得丰富的思想感受和审美乐趣。
D.中国画中的印章不仅是作者对作品的印证,还能丰富作品的内涵、色彩,增加作品层次的作用,但并非凡绘画作品都要配有印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个画家,要从多种途径吸收艺术修养,吴湖帆先生给张大干的建议,说明了艺术修养是艺术家取得成功的基础。
B.现代有些画家诗文学养不够,在画中总是照抄古诗文,不能自己做一些表现当代人思想情怀的诗文,其艺术性大打折扣,他们该努力去学诗写诗。
C.一幅优秀的书画作品能恰如其分地抒情达意,首先有赖于作者深厚的笔墨功夫;但作者如果没有广博的学素和自身的修养,就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D.唐寅青年时期向画家周臣学画,他的画名很快地超过了老师,其原因在于唐寅读书无数,诗文学养很高,这说明读书之于绘画创作作用很大。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和画两者的本质虽不相同,但却是相通的,都是表达情感的媒介,有的诗具有画意,也有的画具有诗意。苏轼曾评价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书法是一种艺术,好的诗文要通过书法艺术表现在画面上,并且与诗意画境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如果一幅好画的一首好诗却用一塌糊涂的书写,艺术品可能变成废品。
C.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精神世界,决定了绘画作品的内容,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学素是中国画家的基本素质。
D.学好书画,重要的在于做人,人做好了,书画也就好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D
2.C
3.D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中国画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其文学..”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