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儿子开会去了茅盾父亲心里想到十一年前血染南京路的第二天晚上,母亲同她的两个女朋友从“包围总商会”立逼“宣布罢市”的群众大示威回到家里时-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儿子开会去了 |
父亲心里想到十一年前血染南京路的第二天晚上,母亲同她的两个女朋友从“包围总商会”立逼“宣布罢市”的群众大示威回到家里时,一把抱住两岁的孩子,一面兴奋地说:“我们一队里有小学生,马队冲开了前排的大人,有好几个小学生跌倒了,我看见一个——不过十二三岁,在马蹄下滚过,幸而交通队立刻来救了去。我那时就想到我们的阿向。可是,阿向大了时,世界总该不是现在这样了吧?” 以后每有一次示威运动,每有一次看见小学生们参加而挨着皮鞭马蹄,母亲回家来总是抱住她的阿向,沉痛地说着同样的话语。 最近,她看见了“一二·一六”北平的受伤学生的摄影,她唤着阿向说道:“阿向!你看,这一个臂上绑着纱布的,好像比你大不了几岁呢!唉,他们对小孩子也下毒手!” 然而现在阿向也到了要去参加什么“运动”的时候了呢!十一年前无数的跟阿向同样大小的孩子现在大概也同阿向一样怀着又好奇又热烈的心情准备去参加第一次示威。 父亲想着,心里觉得有点难过,又有点快慰。儿子匆匆忙忙地在吃蛋炒饭了。父亲觉得他应该对儿子说几句话,可又觉得要说的太多了,儿子也未必全懂,儿子毕竟是太小了一点。 母亲却先开口了: “开过会倘使去游行,阿向,你还是不要去吧。” 儿子只管扒饭进嘴里。 “游行可以不去。你的肺病刚好,多走要伤身体的。况且,要是在半路里被冲散了呢?你又不认识路,怎么回来呢?” 父亲也说了。但是儿子狡猾地笑了笑,匆匆地把饭吃完,这才很不平似的叫道: “不怕,不怕!不认识路,我会问,会叫车子!” 他伸出手来,又说:“车钱呢?” 父亲给他两张角票,他就走了。母亲一直站在后门口看他走出了巷堂门。 “你不应该先允许他去的!”母亲回到客堂里就抱怨起父亲来。 “不许他去,以后他可能就瞒过你!” “可是到底太小了!”母亲叹气说。 父亲和母亲面对面吃午饭,觉得比往常冷清许多。 “我原先打算和他同去,倘使要游行了,就带他回来;可是后来一想,一则不免要碰到许多认识的人,二则他也不肯跟我回来的。……”母亲自言自语地说。 “自然,”父亲笑得很响,“他要跟群众走,怎么肯跟你母亲呢!” “他是什么也不懂的,就凭一股血气,胆又大,你应该教教他。” “怎样教?教什么呢?对他说,要避免无谓的牺牲么?他太小了,不能理解的。” 父亲说着忽然又很响地笑了,脸上的肌肉却是绷紧的。 直到吃完饭谁也没有再提这件事。 吸着香烟踱方步的时候,父亲好几次站住了朝母亲瞥一眼,父亲的脸上有一层兴奋的红晕。终于,他站在妻的面前说道: “恐怕要到阿向的儿子做了小学生,这类群众大会才是没有危险的。中国革命是长期的艰苦的斗争!” “我们阿向将来一定是勇敢的。如果现在他是二十岁了,我一点也不担心。可是他不过十三岁——我巴望着他马上就是二十岁!” “放心。日子有时候是过得很快的!” 整个下午过去得很快。但到六点钟以后,“时光老人”却又变得极古怪了:有时觉得它的脚步太慢,有时又觉得它太快。母亲已经在考虑,应当到哪几个地方去打听,以及找哪几个人去探询。 八点钟过后,父亲也着急起来了,然而有一个朋友来了,带着他在当天大会里收集来的各种传单。问过他,知道当天没有出事情,母亲这才略放了几分心。 可是她又忧虑另一方面了:“迷路了?或是给汽车撞了?”孩子在母亲心中始终是像刚出世的小羊羔似的。 直到九点十五分光景,儿子这才回来了。他一进门就看见桌子上的大会里的传单。他叫道: “这是哪里来的?” 他赶快从衣袋里摸出他自己带回来的那一份。 父亲和母亲都哈哈笑了。 母亲捉住了儿子问道: “怎样游行的?讲给妈妈听。” “到了五卅公墓,后来到北车站,有兵拦住了,就散队。脚底一点不痛。” 儿子一边回答一边就又摸出一张印着红字的小纸来,说道:“这是口号。喊得真高兴呀!”(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儿子阿向要去开会,要去参加游行,父亲不放心,也跟着,看到游行没有出事,父亲拿着传单放心地回来了。 B.小说中的父母是曾经经历过革命的风雨,支持儿子参加革命运动,却又担心儿子安危的普通群众形象。 C.父亲给儿子两张角票就表示父母都支持儿子去参加游行,母亲也想去游行,后来因为怕出事就没有去,看到儿子游行回来了,父亲和母亲都哈哈笑了。 D.小说侧面写十三岁的儿子参加游行,正面写父母对儿子支持而又担心的心情,反映了全国人民日益高涨的革命要求。 E.小说中母亲多次说“阿向大了时,世界总该不是现在这样了吧”,这种愿望是好的,小说中阿向参加游行没有出事也表明这个世界确实变好了。 (2)小说开头五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儿子的了解和关怀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的父母劝阻儿子参加抗日游行,有人认为这些情节会对读者产生消极影响,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D (2)小说开头五段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心理活动,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意对即可) (3)了解儿子的心理,如父亲说“不许他去,以后他可能就瞒过你”;懂得儿子的思想已趋向成熟,如虽担心去开会有危险却又支持儿子参加游行;关心儿子的身体状况,如劝阻儿子参加游行,知道儿子身体不好,给车钱让他坐车。(意对即可) (4)不会对读者产生消极影响。因为:①小说中的父母都经历过革命的风雨,还是理解、支持儿子参加革命运动的,如小说开头父亲的回忆,就暗示了父母亲经历过革命的风雨;父母最终允许儿子去游行,表明父母还是理解、支持儿子的。②父母担心儿子的安危是人之常情,儿子的肺病刚好,年龄又小,作为父母肯定会担忧、劝阻,这样的情节设置更真实,作为读者是能够理解的。(言之有理即可)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儿子开会去了茅盾父亲心里想到十..”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罗永浩:彪悍地叩开新东方的大门任泽平网络世界里,几乎没有人完全没有听过或传过老罗语录的。正是这些竞相疯传的语录,让大家认识了前新东方-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秋日的灯盏朱以撒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高二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