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红利税”该不该调整李宁红利税征收一直是证券市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几年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取消或减免红利税的提案,“强化投资者回报和-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红利税”该不该调整
李宁
  红利税征收一直是证券市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几年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取消或减免红利税的提案,“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而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关于“证监会正在和有关部门探讨资本市场税收优惠政策”的表态也让红利税调整的预期再度升温。(《证券日报》3月20日)
  那红利税是否应该调整?笔者认为不然。首先,“红利税”实质是针对上市公司向投资个人分红派息所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并不是新税种。按照《个人所得税法》:个人因持有中国的债券、股票、股权而从中国境内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需按20%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2005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规定暂减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自此,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获得的现金分红实际按10%征税。
  当前,呼吁减免红利税的主要理由有:一是存在重复征税,即上市公司从税后净利润中分红,已缴纳了企业所得税,现在对这部分又征收个税,有重复征税嫌疑。二是税制不公平。与个人投资者纳税不同,机构投资者则获得免缴待遇(企业所得税免征),同样获得现金分红,却不能一视同仁,有违公平。
  笔者认为不能对上市公司分红再减免个人所得税,理由如下:
  第一,红利所得缴纳个税,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应该加强而不是弱化。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拉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税收调节分配收入的力度不强,对部分高收入者不能进行调控。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劳动所得课以重税,而对资本市场所得课税较轻或没有课税。购买股票、基金等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负较轻,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红利税并不存在重复征税情形。所谓重复征税,主要是对同一项收入征收了相同税收,比如第三产业的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就是针对同一项收入在不同环节和纳税人之间征收了同一个税种。个人红利税缴纳的个税,与之前的企业所得税是两个不同的纳税主体和征税范围。如果说对个人取得的红利算重复征税,那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就算整体重复征税,因为个人所取得的每一项收入都不同程度地缴纳了流转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第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就红利不同税负的问题,笔者认为大家存在认识误区。机构投资者在《企业所得税法》中享有减免股息、红利所得税的权利,就是因为这一部分收入始终在机构投资者企业内部流转,并没有流出生产主体,因此对机构投资者已经征收了企业所得税的红利免征企业所得税,是真正的消除重复征税。但是个人就不同,红利是退出了再生产环节,进入个人收入和消费环节,征的是个税,因此没必要在现有优惠基础上再优惠,甚至免税。
  另外,当前税制改革的方向是减少流通环节流转税,增加直接税比例,减免“红利税”也不符合改革趋势。不过,有人提出要通过减税增加居民收入,若要达到这一目的,改革方向是降低企业流转环节税负,通过减轻企业税负让企业收入多,能向个人多分红,增加企业工人工资,而不是对有名无实的红利税减税。
                                                                                            (节选自2012年3月《中国青年报》)
1.下列关于“红利税”的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红利税的征收是全国人民所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几年来,两会代表们也提出相关的提案,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写进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B.红利税是上市公司向投资个人所得的利息、股息、红利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对此也有征税规定。
C.国家相关税法中明确要求对个人所得红利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但国家机关在后期也进行了调整,对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获得的现金分红按10%征税。
D.社会上对是否减免红利税已产生了分歧,焦点之一是这样做是否存在重复征税。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笔者认为在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获得现金分红后,国家税收部门免征了机构投资者所得税,但却征收了个人投资者所得税,这的确存在着不公平征税的问题。
B.征收个人所得税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加强此项税收能够对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起到适当调控的作用。
C.鉴于机构投资者股息、红利所得收入始终在机构投资者企业内部流转,没有流出生产主体,所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机构投资者享有股息、红利所得税的减免权利。
D.实际上个人投资者所获的红利已退出了再生产环节,进入个人收入和消费环节,所以对个人红利征收的税款还属于个税,没必要再给予优惠甚至免税了。
3.根据原文的意思来判断,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目前我国在个人劳动所得与个人投资资本市场所得上的征收税率有轻有重,这是造成中国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拉大的重要原因。
B.中国个人所得的每一项收入都不同程度地缴纳着流转税、财产税、行为税,可见。我国对个人所得已经整体重复收税了,这也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升国家经济实力而为之。
C.中国国家税法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个人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法》,一类是针对机构的《企业所得税法》,而每部税法中又都分列出若干税种。
D.国家税制改革是要增加直接税的比例,减少流通环节流转税,而红利税对是个人直接所得征收的税款,要是对此减免是有违税制改革的趋势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C
2.A
3.D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红利税”该不该调整李宁红利税征收一直..”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