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我还没有见过长城①吴伯箫①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②万里长城,孩提时的脑子里就已印上了它伟大的影子。读中国历史知道,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高一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我还没有见过长城① |
①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②万里长城,孩提时的脑子里就已印上了它伟大的影子。读中国历史知道,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因地形、制险塞,就魏、燕、赵长城,来了个联络修筑,遂成就了雄伟的万里长城。秦始皇焚书坑儒,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暴君的影子,独独万里长城至今亮在中国人民的心里,成为四千余年文明古国的标志。这不是因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的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因为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血肉的结晶! ③曩昔,在万年书屋,听主人说:有一次趁火车过南口站,站台小立,顺了荒旷的山麓眺望,遥瞻依地拔天的万里长城,那雄伟的气象,使人不觉要引吭高呼。嵯峨的山巅上是蜿蜒的城墙,是雄壮的碉堡,再上去是穹窿似的苍天。山下是乱石,是谷壑,是秋后的蔓草婆娑。西方刷过,那一脉萧萧声响,凄凉里含了悲壮,令人独立巍然,觉得这世间只有自己,却又忘怀了自己。很记得,主人说时,从沙发上跳起来,竖起大拇指,蔼然的脸上满罩了青年的光辉。记得从万年书屋出来的归途,披了皎洁的三五月,自己迈的是鸵鸟般的大步。 ④又一回,一个青年画家朋友,谈到自己绘画的进步,说几乎像英国拜伦一觉醒来成了桂冠诗人一样,是走了一次长城,才将笔法放开,心胸也跟着宽阔了的。那谈吐的神情,也简直令人疑惑他生生吞下了一座长城的关口。是呢,听说太史公司马迁周览了名山大川,文章才满蕴了磅礴的奇气。江南风物假若可以赋人以清秀的姿容,艳丽的才藻,塞北的山峦与旷野是会给人以结实的体魄、雄厚的灵魂的。啊,长城! ⑤从山海关一路数去,你知道么?像喜峰口、古北口,像居庸关、雁门关,一个个中原的屏藩要塞,上口真要有霹雳般的响亮呢。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守得住一处,就可保得几千里疆域。啊,真愿能逐关趋访,去问问古迹,温温古名将的手泽,从把守关口的老门丁和城下淳朴的住户那里,听取一点戍边将士的英雄传说。可是我还没去!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⑥朋友,你可想过,到长城北边,那黄河九曲唯富一套的地方,带一帮茁壮的男女,去作一番辟草莱斩荆棘的开垦事业么?你可想过,在兴安岭东南那一抹平坦的原野,借春夏丰茂的牧草,来编柳为棚,垒土为壁,养骆驼、榨牛奶么?不然,骑马去吧!在平沙无垠的原野里,你尽可纵身于野马群中,跨上一匹为首的骏骥,其余的会跟你呼啸而至的。那边塞寒冬霏雪凝冰时的生活,你也想尝尝么?汉代昭君曾戎装乘马出塞而去;巾帼中有此矫健,难道你堂堂须眉就只知缩了尾巴向后退么? ⑦唉,说什么,朋友,我还是没见过长城!在恨着自己,不能像大鹏鸟插翅飞去;在恨着自己,摆不脱蜗牛似的蹊径和周身无名的链索。“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才算有骨头!无怪他六出边关讨伐匈奴,卒得威震异域。 ⑧我还没见过长城!但是,长城我是一定要见的!有朝一日,我们弟兄从梦中醒了,弹一弹身上的懒惰,振一振头脑里的懵懂,预备好,整装出发,我将出马兰峪,去东北的承德,赤峰;出杀虎口,去归绥,百灵庙;从酒泉过嘉峪关,去安西、哈密、吐鲁番。也想,翻回来,再过过天下第一关,去拜拜盛京②,问候问候那依旧的中国百姓! ⑨长城,登临匪遥,愿尔为祖国屏障,壮起胆来! (有改动) 注:①本文写于1936年。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东北。1937年,日军制造“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侵华战争。②盛京:指东北沈阳。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因地形,制险塞,连接各国长城而形成的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血肉的结晶,暴君秦始皇并无什么功绩可言。 B.喜峰口等关隘的名字之所以“有霹雳般的响亮”,是因为座座雄关都是中原的屏障,大都承载着戍边将士的英雄传说。 C.第⑥段叙写的是豪迈奔放、充满激情、自由洒脱的边地生活,虽与长城无关,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D.文中提到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六出边关讨伐匈奴、威震异域的故事,不仅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也表达着自己的志向。 E.尾段中的“尔”指的是长城,作者表示,到长城的路其实并不遥远,自己一定会去看一看作为祖国屏障的长城。 2.(1)第③段中写到万年书屋的主人讲述自己路过南口车站的经历,他在看长城时,为什么会“忘怀了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⑧段中,写自己将出长城名关驰骋北疆,这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还没有见过长城”一句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起长城,作者的心情是复杂的,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相似的心情。对于长城,你是怎 样看的?请结合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谈一谈。(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D 2.(1)“忘怀了自己”是因为心灵被雄浑苍凉的秋日长城所震撼。 (2)渴望建功立业(意欲有所作为)的壮志豪情。 3.(1)紧扣题目,使文章的整体感更强(结构更严谨)。 (2)反复,使情感表达更强烈突出。 (3)提示着(表现了)作者从遗憾到自恨自责到坚定自信的情感变化。 4.长城在国歌里是“血肉的长城”,《霍元甲》唱“万里长城永不倒”,解放军被喻为“钢铁的长城”,毛泽东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两千年来,长城穿透历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一条发散浓郁文化的长城。我在甘陕见过用黄土夯垒起来的长城,隔不远有烽火台,就像北方中国农家小院,只是厚了很多很多,高了很多很多。傍晚时,长城,大漠,戈壁,空阔的天空,风蚀的断壁残垣处,有牧人,羊群归家,很是沧桑。明朝那个时候把长城叫做边墙,墙的用途,多是围住了,圈起来。但围起圈住一个民族,因此遮风挡雨,就算如北京八达岭般坚固,也从来都是单薄的,呜呼,长城的精神,呜呼,围住圈起的是赢弱的文化。(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我还没有见过长城①吴伯箫①真惭愧,我..”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劳动力要素的可流动性是实现社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尽管农村劳动力个体通过不同的非农化路径走出了农业环境,但传统的地缘-高一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最苍凉的海岸迟子建①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高一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