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她的缺憾告诉你什么是完美杨澜(以下简称“杨”):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你的故事被媒体宣传,被政府最高领导人肯定,其实你一直生活在极度的社会关-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她的缺憾告诉你什么是完美 |
杨澜(以下简称“杨”):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你的故事被媒体宣传,被政府最高领导人肯定,其实你一直生活在极度的社会关注当中,被当做一个自强不息、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坚强勇敢的榜样,这种情形是否会让你自觉不自觉地压抑一部分天性以满足人们的期待? 张海迪(以下简称“张”):不,我觉得人要有思想,活得才有意义。从我懂事以后,我就一直这样想,虽然我已经病了49年,心理上还是按照我自己的意愿在生活。我觉得我是站在被宣传的海迪之外看这个海迪的,我觉得我坚持了一些应该坚持的东西。 杨:后来有大学要授予你荣誉学位,你拒绝了。其实作为一种荣誉,也可以接受。 张:是山东大学。我想他们是对残疾女青年的一种尊重,对我学习的一种认可。我从未进过一天学校的门,这真的太不容易了,给我那个荣誉学位,我为何不要呢?但我想有一天我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真才实学,这才是重要的。当时也有给我安排住房的,我想,我为什么要跟别人不一样,获得住房这样的特殊待遇呢? 杨:你有住房,不就可以帮助爸爸妈妈改善生活? 张:那还是要靠自己。我和我父母经历了很多艰辛,我们习惯靠自己努力,而不是靠特别照顾。我的父母都是自立自强的人,母亲被打成右派多年,从未表现过沮丧。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他们总是给我很多生活的信心,这是最重要的。我妈妈说日子会好起来的;父亲1966年到1978年这段时间,也背着很大的政治包袱,但是父亲爽朗的笑声从未消失过。 杨:你恨.自己的身体吗? 张:不恨,我爱它,我总是很细心地照顾自己的腿。 杨:需要换个姿势吗? 张:不用,我惯了,就是胳膊,撑着很疼的。 杨:你用两个手支撑着自己的身体,所以在你面前我也坐得很挺拔,因为我觉得你坐得很挺拔。 张:你知道平常有时候要开大会。 杨: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张:对,一坐几个小时,就这样坐着,在那个过道里面,很显眼,但是我就这么坐着,有时真的找不着劲了,太难受了,我就这样那样地变换姿势,有的时候会给自己一粒薄荷糖吃。 杨:所以你应该是最主张会议少说废话的,因为你要忍受身体很大的痛苦来支撑。 张:对。如果是重要会议,我愿意把会议坐到底。人总要有点意志,革命者不怕把牢底坐穿,我不怕把轮椅坐坏。 杨:所以一个人要做自己,实际上是要付出代价的。 张:对,我觉得残疾女性,要做自己;健康女性,也要做自己;漂亮而健康的女性,尤其要把握好自己。我要求我自己做到不仅仅活着,而且要活出诗意来,这个诗意是个范围很大的东西,这里边包括了对完美人生的追求。诗意是完美的。 杨:你觉得你会拥有完美人生吗? 张:不可能。人生总是不完美的。我有时候这样想,造物主啊,他总是破坏美,叫别人去感受美的珍贵。前段时间我去看了一位受伤的舞蹈演员,看到她的时候我觉得她是那么的完美,如果不是瘫痪的话。那真的是非常非常完美,前程无量。但是生活都是这样的,总是把关打碎,让你留下很多很多的遗憾,这才是生活。很多很多的坚韧,顽强,其实都是在对美的一种捍卫中产生的。它让人更加珍惜生活,也让被破坏了以往生活的人,去想另一种生活。假如说,那个人能够在痛苦的磨砺中走下去,他的坚韧、顽强将给人生带来另一种东西。 杨:如果做一个假设,你遇到上帝的时候,会不会第一句话就是劈头问他一句,你为什么让我的腿无法走路? 张:不会。 杨:你会说什么? 张:我就跟他说谢谢你给了我生命,尽管它是残缺的,我也认为很好,如果我不承受的话,别人也可能承受,既然是我承受了,我就说一句,勇敢地说一句,我不承受谁承受。人要大度一点,对吧? 杨:有一种承担啊。 张:对,应该锻造这样一种品格。 (选自《新闻晚报》)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张海迪不愿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被当做一个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榜样,因为这会压抑自己的部分天性。 B.张海迪认为山东大学授予她荣誉学位,是对残疾人的尊重,是对她学习的一种认可,但她更想靠努力去获得真才实学,所以最终拒绝了。 C.杨澜在张海迪面前“坐得很挺拔”,不仅表现了她对张海迪的尊重,也表明了张海迪追求完美的精神使她深受感染。 D.“革命者不怕把牢底坐穿,我不怕把轮椅坐坏”,张海迪用寓庄于谐的语言、类比手法表达了甘愿为自己的追求付出代价的精神境界。 E.张海迪会感谢上帝,因为上帝给了她残缺的身体,让她学会了大度,拥有了比常人还要坚韧、顽强的品格。 2.这篇访谈涉及了哪四个方面的内容?请分条列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澜在访谈中多次提及张海迪目前的身体状况,其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题目是“她的缺憾告诉你什么是完美”,那么,你是怎样看待“缺憾与完美”的关系的?请结合文意和自己所熟知的典型事例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C 2.①坚守自我;②拒绝荣誉;③付出代价;④学会承受。 3.①指出张海迪身体残疾的严重性,说明她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表现了对她的关注和关心;②以身残突出志坚,展现张海迪意志坚强和追求完美的精神,也表现了对张海迪的钦佩之情。 4.张海迪的故事告诉我们缺憾与完美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她身体残疾,这是一种缺憾。但她坚守信念,内心拥有强大力量,懂得坚守与放弃,因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又是一种完美。正是因为残缺,才使海伦·凯勒显得更加神秘,更加完美。求知欲旺盛的海伦·凯勒,从不向身体的残缺屈服,为了认识这个美丽的世界,她学习多种语言,为了能够更直接地与人沟通,她克服听力障碍学习说话。虽然她所处的是一个无光无声的世界,但她用顽强的意志,创造了生命奇迹。又聋又盲的海伦·凯勒,靠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接受生命对她的挑战,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的光明,更将她心中的温暖传遍全世界。(意对即可)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她的缺憾告诉你什么是完美杨澜(以下..”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数学奇才华罗庚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方永刚:真情传播真理江胜信在接受集体采访的那天,他和我们来了点幽默:“在301医院和210医院的治疗和精心护理下,我感觉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你们今-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