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用毛发DNA破解猛犸灭绝之谜利用—项革命性的灭绝生物基因检测技术,10头5万年前死去的猛犸的DNA已经被排序。猛犸遗骸的DNA序列十分详细,以致有望-高一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用毛发DNA破解猛犸灭绝之谜 |
利用—项革命性的灭绝生物基因检测技术,10头5万年前死去的猛犸的DNA已经被排序。 猛犸遗骸的DNA序列十分详细,以致有望使人们了解到猛犸灭绝的原因。利用—项提取DNA的新技术,研究人员对一缕缕毛发而不是骨头的碎片进行了分析。 这些猛犸的毛发保存完好,因而提供了迄今为止有关灭绝动物的最精确DNA排序。研究中采用的猛犸已有5万年历史,其毛发使科学家们获得了线粒体DNA的最古老的完整序列。 此前已经对3头猛犸进行了DNA排序,其中两头采用的是骨头的碎片,第三头采用的是肌肉纤维的样本。 与骨头和肌肉样本相比,利用“合成测序法”(SBS)对毛发进行评估的结果要更加详细。研究人员说,重要的是,SBS提取技术所要求的古老物质的量较小,因而对保留的标本的损害也较少。 猛犸在大约600万年里遍布大陆,于大约1万年前消失——少量体形较小的猛犸在西伯利亚边远的岛屿上幸存到2000多年前——它的消失迄今仍是一个谜。 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们希望获得有关猛犸灭绝的见解。最初的和未发表的分析表明,猛犸缺乏基因的多样性。这也许促成了猛犸的衰亡。 哥本哈根大学的蒂尔伯特是这项有关DNA测序研究的负责人。这篇研究报告27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通过对更多猛犸遗骸的抽样,估算猛犸种群头数和生活习性是可能的。“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考察猛犸与其它动物的亲缘关系有多么近、其种群结构与规模等。” “我们发现的有趣情况之一是,(提取样本的猛犸)生存的时间跨度为4万年,而且全都十分相似。这不是—个十分多样性的种群。” 使研究小组感到吃惊的是,甚至对在室温下保存了200年的一个样本,采用合成测序法也获得了结果。这个样本是从有史以来发现的第—头猛犸——亚当斯猛犸身上提取的,它于1799年发现,1804—1806年发掘,距今有3.6万年历史。 这一测序法使科学家们得以从仅仅0.2克物质,即大约20缕毛发中就获得了详细的结果。这项技术正在取得快速的发展,因而研究人员认为,他们不久就能从单独一根毛发中获得相同的结果。 人们曾以为,没有发根的毛发提供精确测序结果的可能性很小。但研究结果表明,它是线粒体DNA的一个丰富来源。研究人员说,这种基因物质受到角蛋白保护。 从这些样本中获得的线粒体DNA数量是以前从猛犸身上提取量的5到26倍。此外,已经损坏或被污染的序列所占比例为0.24%到0.9%,而骨头样本则为1.7%。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舒斯特说,他们将研究更多的已经灭绝的动物。他说:“我们打算利用毛发和含有角蛋白的另外—些身体部位,比如指甲和犄角,以揭开这些古老动物的谜底。”(摘自2007年9月30日《参考消息》) 1.对猛犸的有关研究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猛犸大约1万年前消失,少量体形较小的猛犸幸存到2000多年前。 B.猛犸基因的多样性,也许促成了猛犸的衰亡。 C.通过对更多猛犸遗骸的抽样,估算猛犸种群头数和生活习性是可能的。 D.研究发现,猛犸是—个十分多样性的种群。 2.对“合成测序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合成测序法”对毛发进行评估,与利用骨头和肌肉样本相比,其结果要好得多。 B.“合成测序法”提取技术对保留的标本的损害较少。 C.采用“合成测序法”对保存了200年的一个样本进行分析,也获得了结果。 D.利用“合成测序法”,科学家们从单独一根毛发中获得了从前大约20缕毛发中才能获得的相同的结果。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猛犸遗骸的DNA序列十分详细,因而使人们了解到猛犸灭绝的原因。 B.科学家们对有5万年历史猛犸的毛发进行分析,获得了线粒体DNA的最古老的完整序列。 C.研究结果表明,没有发根的毛发是线粒体DNA的一个丰富来源。 D.从毛发样本中比从猛犸身上获得的线粒体DNA数量大大增加,而已经损坏或被污染的序列所占比例却比骨头样本相对减少。 |
答案
1.C 2.B 3.A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用毛发DNA破解猛犸灭绝之谜利用—项革..”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风筝鲁迅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早春二月-高一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1~4题。红歌会:时代精神的彰显与期待陈建华周伟王以端《映山红》、《唱支山歌给党听》……一首首脍炙人口、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歌曲,在革命摇篮井冈山再一-高一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