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7分)隐入草地的纪念碑朱学勤华盛顿广场的那块绿地,周围有国会山、白宫、林肯纪念堂,而其中最成功的建筑当数越战纪念碑。我在国内时已不止一次看过-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7分)
隐入草地的纪念碑
朱学勤
华盛顿广场的那块绿地,周围有国会山、白宫、林肯纪念堂,而其中最成功的建筑当数越战纪念碑。我在国内时已不止一次看过它的照片,但身临现场还是感到震撼。令人震撼的不是它的高度,恰恰相反,它打破了以往纪念碑以高度取胜的常规。准确地说,它仅仅是一堵低矮的长墙,起始处稍高出两米,然后以缓慢的坡度逐渐低落下去,末端隐入远方的草地,渐趋消失。
与其说它是一座纪念碑,不如说是众平民发一声喊,把一座虚拟的纪念碑推倒,就让它如长龙横卧,永远做反战控诉。它的墙面是黑色大理石,以统一的印刷体字母镌刻着全体越战死亡军人的姓名,从将军到士兵,不分军阶,以出生年代分区,再以姓氏第一字母为顺序。在纪念墙开始的这一端,隔着一块草地,先是一座越战老兵铜塑像:三个衣衫褴褛的士兵,其中一位还是黑人,似乎刚从越南丛林中跋涉而出,筋疲力尽,猛然看到远处有一堵死难战友的长墙以及长墙下游走的鲜活人群,一时惊愕,随后即露出悲伤,那份悲伤永远冻结在那尊铜像上。顺着他们的目光往前走,跨过那片草地,走近纪念墙,顺着墙走,走过成千上万死难者,墙越来越低,逐渐没入草地,最后一排士兵的姓名消失在草根深处……
此时,你还会了解中国汉字与西文字母的一大差别。
汉字的象形特征成全了一门叫做“书法”的艺术,西方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仅仅是把字写好就能成为艺术家,而且是以字计价,日进斗金。每有纪念性建筑落成,往往是中国文人和政要卖弄他们书法的机会。凡是有纪念碑的地方,首先吸引人的是纪念碑上的书法与落款,而真正应该纪念的死者姓名,却被那些龙飞凤舞的镏金字迹掩盖。西文由字母构成,太乏味,留不下让文人构思起落间架的余地。每到这种时候,他们往往很尴尬,因为拿得出手的只有千篇一律的印刷体。不料这样一来反是死者幸运,凸显了谁才是被纪念的主体。
单调的白墙,单调的印刷体,黑压压一片!中国人在这种场合的心理期待,是要看到某文人某政要的镏金题词的,一看没有,就可能嘀咕“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然而仔细一想,还有什么比死者本身更值得凸显的?只有这样,才能直逼生命尊严,才能唤起活人对死者的敬重。我也是到那一刻才顿悟,在这种地方,死者进入永恒的平等,如有等差,只能表现于一点:已逝者比苟活者尊贵,比文人尊贵,比政要尊贵。书法再美,也不能到他们的头上来卖弄。
活着的人到那堵墙下表达他们的哀思,常见的是鲜花。但在那一天,我还看到另—些东西,有老军人坐轮椅而来,只在昔日战友的名下放上一罐啤酒和一对旧军靴,相对茫然;有妻子在亡夫名下摆着一封信,信口封着,无谁触动;还有一对青年男女寻找到一位死者的姓名,正在用铅笔白纸临拓那组印刷字母,也没有人打搅他们。人慢慢走动起来,你会领悟到设计者在那么多的建筑材料中,为何独重黑色的大理石。那黑色的石头是有灵性的,它能反光,蓝天白云,芳草碧地,还有川流不息的行人,都被它收摄于内。黑色长墙如黑色镜廊,活着的人在流动,叠映在死者的姓名行列里,形成生与死的对话。
(选自《杂文选刊》2008年10期)
17、文章说越战纪念碑“令人震撼的不是它的高度”,那么“令人震撼的”是什么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18、本文写越战纪念碑,为什么要写到“一座越战老兵铜塑像”?(4分)
19、请说说“此时,你还会了解中国汉字与西文字母的一大差别”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20、文末“形成生与死的对话”一句中“对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7、①它打破了以往纪念碑以高度取胜的常规,仅是低矮长墙,且逐渐低落以至隐入草地。②它是众平民呐喊着推倒一座虚拟的纪念碑,永远作反战控诉。③墙面是黑色大理石,以统一的印刷体字母镌刻着全体越战死亡军人的姓名,不分军阶,体现平等,凸显死者价值,直逼生命尊严,唤起对死者的敬重。④流动的活人叠映在死者姓名行列里,形成了生与死的对话。(可按文章思路进行分析,从其形体、色彩、文字及周围环境背景等角度进行思考。答出任意3点给满分)
18、①它与越战纪念墙互相呼应映衬,成为一个整体;(2分)②表现受战争戕害的越战士兵永远冻结于脸于心的悲伤;(1分)③表达作者的反战思想(1分)
19、面对越战纪念牌,我们会了解到:
中国的纪念性建筑使文人或政要们有了卖弄书法的机会,以致本应成为纪念主体的死难者的姓名被龙飞凤舞的馏金字迹掩盖;(2分)而西方纪念碑是单调的印刷体,凸显了死者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命的平等与尊严,能唤起活人对死者的尊重。(2分)
20、①活人对死者的纪念,死者对生者的警示;(1分)②活人面对战争给生者和死者带来的身心戕害,反思战争,呼吁和平。(2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7分)隐入草地的纪念碑朱学勤华盛顿广场的..”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