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欣赏的趣味谢公因子弟聚集,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鱼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欣赏的趣味
谢公因子弟聚集,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鱼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世说新语.文学》
文艺欣赏实在是没有一定成规的。文艺鉴赏论一类著作,虽然可以说出许多道理,总结出一些规律,但它无法也无须为鉴赏规定什么固定的模式。谁想这么做,谁就是傻瓜。所以,我们也无须强制一切人定要观赏什么、定不能观赏什么人,更无须企图要人们从作品里接受一样的教育,得到共同的感受。同一作品对不同读者、甚至对同一读者的不同的时期,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正是文艺鉴赏的魅力所在。
谢安、谢玄(他的小字叫遏)这叔侄俩,论血统是近亲,论才干,谢玄是谢安这位大政治家、大学问家在子侄辈中最为器重的。但是两人的欣赏趣味却迥然不同。谢安喜欢同小辈一起谈天说地,这也是他教育、考察后代的一种办法。他问子弟们《毛诗》中何句最佳,按照诗教,恐怕也是借此考察他们的志向吧——诗言志嘛。
谢玄以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鱼雪霏霏”最好。谢安则不以为然,他认为“訏谟定命,远猷辰告”才是具高雅人深远的情致。我们很难对他们的不同评价作出裁断,文艺作品的欣赏本来就是极端个性化的思维活动,他同一个人的学养、才干、性格、气质都有极大的关系。谢玄是很有军事才能的。当着东晋强敌外窥,边境不宁,国家需要良将的时候,谢安不避亲,举荐谢玄镇御北方。谢玄也没有辜负叔叔对他的期望,淝水一战,彪炳史册。“昔我往矣”四句,出自小雅《采薇》,是描述“边防兵士出征思归,爱国恋家,矛盾苦闷的一篇杰作”(陈子展先生语)。如果谢家叔侄的这段对话,发生在谢玄出仕之前,那么由于他对军旅之事的关注,可能对于征夫的心境颇多感慨。但我感觉这翻对话应当发生在他镇守北方,经历几场严酷的战争之后。“趋驰十载,不辞鸣镝之险;每有征事,辄请为军锋”。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才能体味这几句诗的深沉厚重。苏东坡没有这样的体验,所以尽管他从这两句诗中化出了“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这样清丽的词章,比之原诗仍然显得过于轻飘。谢安的地位与生活经验和谢玄不同。他是东晋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担任过尚书仆射、中书监、司徒、征讨大都督等要职,人们以为他功比王导而文雅过之。以他的地位与抱负,他对诗经中那几句诗的欣赏,就不是没有因由了。“訏谟定命,远猷辰告”,加上后面“敬慎威仪,维民之则”,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就是“有伟大的计划就定为号召,有远大的政策就随时宣告。谨慎于有威可畏、有仪可象,是人民的模范、他们要效仿。”(陈子展先生译文)“诗言志”,本来就包含赋诗言志的内容。谢安所谓雅人深致,正是他的抱负与理想。
欣赏者的趣味,不能依赖评论家的导向,也不能依赖排行榜和发行量,更不能靠行政的命令来划一。懂得这一点,对于得奖不卖座、卖座不得奖;流行无雅致,雅致不流行一类现象,也就无须愤愤不平了。
1.   翻译“昔往我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以为谢玄称颂这两句诗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  作者于本文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问采用了______          论证方法。
3.  文中引述了苏轼的诗,但认为比原诗轻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以下诗句你比较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天生我才必有用,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 想起我离家时光,杨柳啊轻轻飘荡。现在我回来时,雨雪飞舞;与他经历了严酷的战争有关。
2. 文艺欣赏是没有一定成规的;例证。
3. 苏轼只是追求词章的清丽,而缺少这样的生活经验。
4. 对一些社会现象(文艺作品欣赏)要保持一种平和心态。
5. 略。(必须选择,然后分析)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欣赏的趣味谢公因子弟聚集,问:“《毛诗》何句..”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