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韩少功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韩少功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的还是正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方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亮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的感觉。
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正真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与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正真的夜晚,看月亮从树阴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阳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到每一条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已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清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阳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倚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
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说“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小题2:、从全文结构看,文章为什么从“城里人看到的月亮”写起?
小题3:、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城里月亮”和“乡村月亮”的特点。
小题4:、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采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中拟声词“叮叮当当”“哗啦哗啦”用得是否恰当?为什么?
小题5:文章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乡村月夜中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感悟。你能具体说说作者的感悟是什么?
小题6:、如果将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月光是乡下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月亮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标志之一。
小题:(1)为下文写乡村月亮作铺垫;(2)与下文写乡村月亮形成对比。
小题:、“城里月亮”的特点是灰白、暗淡,没有生气,不能给人以感悟;“乡村月亮”的月光飘摇、跳动,富有生气,能给人以感悟。
小题:、(1)比喻、拟人。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感情。(2)恰当。能突出地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小题:、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永远显得极其渺小,孤单,无知,人类应该谦逊地对待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大意对即可)
小题:、(言之成理即可)
(1)不删好。最后一自然段再次点题,以形象结束全文,含蓄深沉,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富有诗意。
(2)删掉好。在结构上,既不能照应开头,又与上段联系不紧密,给人突兀的感觉;在内容上,不能突出或点明主旨。

 小题: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应从“徽章”的含义——“某事物的标志”入手,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归纳整合,便可得出答案。
联系作家:作为根土作家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月亮的深刻理解。
小题: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要注意题干中“从全文结构看”的角度,并联系内容进行思考。
小题:本题考查归纳内容,概括中心的能力;一方面需筛选并整合信息,另一方面要注意题干中“结合全文”,把握全文。
联系作家:作为根土作家对远离大自然的城市文明流露出的遗憾情绪,对接近大自然的乡村有深厚的感情。
小题: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比喻”与“拟人”是高考考查最多的修辞方法。另外,注意富有特色的语言表达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联系作家:比喻、拟人是韩少功最常用的修辞方法。
小题: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先从理解题干入手,确定“人与自然”;然后紧扣作品中的“一口完全吞下”(渺小),“无依无靠”(孤单),“无知”,“诚实”来分析概括。
联系作家:作为根土作家对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感情,这里是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韩少功城里..”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