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叶的骨骼筱敏(1)这是一个陈旧的比喻:树。(2)我们生活的城市,已经很少有东西能与人的生命本质相关或者相似,所幸还可以看见树。我非常喜欢林子里蒸-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叶的骨骼 筱敏 (1)这是一个陈旧的比喻:树。 (2)我们生活的城市,已经很少有东西能与人的生命本质相关或者相似,所幸还可以看见树。我非常喜欢林子里蒸腾着潮气的老树和幼树,喜欢高崖上兀立挺拔,成为某种标志的松树和柏树,喜欢在田边村头,洒些许古老的荫翳的榆树或槐树。但还有一种树,因为时常面对,它们进入我的感觉则更深一些,那是在城市的逼仄中仍然不死的树,它们大多营养不良,而且时常被粗暴地修剪。 (3)等待一棵树的长成需要时间,等待一个诗人的长成也同样如此。这种时间不能以流水线上的计件标准来计算,甚至沙漏也不行,这种时间是看不见的。 (4)一棵树只长它的遗传密码注定了的那种叶子,同样,一个诗人只按照他心灵的质地写诗。风,雨,虫灾,干旱,斧斫痕,工业废气……可以使某一季的叶子肥硕或者枯瘦,使其些叶子残缺,畸形,从而被认为丑陋或被认为病态美,但其本质的构成是不变的。无论如何,松针不可能像垂柳那样倒挂下来,让悬岩上的风看起来柔软。 (5)是的,诗的生长,告诉我们的正是这样一些很朴素的事情。因为心灵的感知方式是很朴素的,创造的使命也是很朴素的,就像在燧石上敲击出火花,就像叶子在枝头萌生伸展。我怕读那些很华美很玄妙的诗论,因为在那样浓重的烟霭里,一棵树很难呼吸。当然,我承认那里有许多智慧,但我不承认智慧可以成为诗的本质。 (6)事实上,我们肯定会遇上秋风的季节,满树繁茂一夜之间被扫落净尽;我们生活的时代也总会过去,我们的青春也总会消逝。那些曾经与阳光和月光都靠得很近的叶子是无力抗辩的,泥土自然会融解它们。幸运的诗人会有一两片叶子恰好被岩层选择了,这未必是那棵树上长得最漂亮的叶子,更未必是那片森林中最出色的叶子,但恰好它飘落在被选择的位置,便有可能被岩层拓印下来,从而有可能成为记载某个时代的化石。 (7)被选择或被遗弃,这很偶然,也很无理。但我所知道的一个事实是:有一些叶子即使适时地落到最有利的位置,也并不一定会在岩层上留下痕迹,比如那些滤去水分便没有自己的形状的叶子;而最终被保留下来的,必然是有骨骼的。我们所见过的树叶化石,总是叶脉清晰,甚至比翠绿多汁的时节更清晰,这是树叶的骨骼,历经了漫长的岁月最终使它显现出来。凭藉这骨骼,我们便能感知叶子生动的姿态,感知远古的诗人心灵的本色。 (8)我想,我已经学会了穿越时光的触摸。触摸中,我终于明白,诗是一个这样的事实,而是否倾泻在纸上倒并不是一件最重要的事。 (选自《成年礼》,有改动) 1.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2. 请结合文章,解释第(5)段画线语句的含义。(4分) 答:①“这样一些很朴素的事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的本质”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片叶子,最终能成为“记载某个时代的化石”,所必需的条件有哪些?(列举)(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篇文章的标题为“叶的骨骼”,开篇为“这是一个陈旧的比喻:树。”综观全文,请说说“树”“叶”“骨骼”这三个词语的深层含义,并简要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6分) 答:①“树”指____ __;“叶”指____ __;“骨骼”指____ ____, ②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 |
答案
1. (4分)[B][D](每项2分) 2. (4分)①等待一个诗人的长成需要时间(1分);一个诗人只按照他心灵的质地写诗(1分)。②表现诗人独立的思想感情(或心灵本色)(2分)。 3. (4分)①恰好飘落在被选择的位置;②有骨骼的;③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4. (6分)①“树”指诗人;“叶”指诗歌作品:“骨骼”指诗歌作品中独立的思想感情。(每点1分,共3分) ②挖掘诗的生长与树的生长的相似性(1分),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看法(1分)表现得深刻透彻,生动形象(1分)。 |
1.无 2.无 3.无 4.无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叶的骨骼筱敏(1)这是一个陈旧的比喻:树..”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鸟儿中的理想主义筱敏我对笼中继续扑翼的鸟一直怀有敬意。几乎每一只不幸被捕的鸟,刚囚入笼中都是拼命扑翼的,它们不能接受突然转换了的现实场景-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晶莹的泪滴陈忠实⑴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⑵我要求休学一年。⑶我敲拍了教务处的门板,获准以后我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先-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