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语文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所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落到一事无成,在历史上是□□□□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时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_________被录取,学习__________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____________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不密闭工作着,利用业余时间勾划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炮和灯丝,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了生命。所以当他年纪七十九时,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三十五岁的人了。(a)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事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动人的记叙:“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富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明代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破铁鞋,搏击恶水,勤奋工作了大半生。(b)清代以画竹有名的郑板桥,曾有描绘刻苦学画的诗句: A.冗繁削尽□清廋 B.四十年年来画竹枝 C.画到生时是熟时 D.昼认错挥写夜间思 ⑥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所以(c)牛顿说:“天才就是思想的耐心。”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百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门捷列夫说:“终 身努力便是天才。”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劳动。”(d)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共了四十五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笑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 ,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1.第2小节中填入方格最恰当的短语应为___________项。 A.司空见惯 B.比比皆是 C.多如牛毛 D.屡见不鲜 2.对第2小节概括得最为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阐述学习也是实践的道理。 B.论述科学家、发明家的成功在于努力。 C.阐述勤奋学习使人变得有才能的道理。 D.阐述“天才”、“神童”失败的缘由。 3.依次填入第3小节横线的虚词最恰当的应是__________项。 A.终 也 以后 B.才 也 后来 C.始 又 然后 D.就 又 后来 4.第3小节中画线句“相当于延长了生命”的正确含义是:____________。 A.多工作,少睡眠,有利于健康长寿。 B.每天工作时间比一般人长几个小时,所干的活就比别人多。 C.每天工作时间比一般人长几个小时,作出的贡献就多,积累起来就等于延长了寿命。 D.每天工作时间比一般人长就可以增强体质。延长寿命。 5.从结构上看,第4小节画线句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作用。 6.对第4小节提到的巴尔扎克的国籍、作品以及作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正确的一项是__。 A.法国《项链》路瓦栽夫人 B.法国《守财奴》葛朗台 C.美国《守财奴》 苏比 D.俄国《变色龙》奥楚米洛夫 7.第5小节A句诗中最恰当的词应为______________。 A.更 B.剩 C.留 D.见 这首七言绝句的句序已打乱,排列正确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人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也是说的这个道理。”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a)(b)(c)(d)四处最恰当应放在______________处。 9.本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中心论点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C 3.B 4.C 5.承上启下的过渡 6.B 7.C B→D→A→C 8.(d) 9.例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
无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化和读书①中国人向来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是看他有没有读书以及读了多少书,读书成了文化的一种象征。②文化主要是靠读书来获得的。这是文化史的一个-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开放关键是“开”1.开放,是热门话题,这里单说一个“开”字。2.首先,要把眼睛睁开。盲人摸象,曰如柱,如扇。夜郎自大的封建帝王,以中央之国自居,唯我-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