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掠夺式发展是地球无法承受之重不要再说“如果”、“但是”了,应该付诸行动。在十几年间,人类打乱了地球用45亿建立起来的一些平衡。地球是脆弱的,-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掠夺式发展是地球无法承受之重
不要再说“如果”、“但是”了,应该付诸行动。在十几年间,人类打乱了地球用45亿建立起来的一些平衡。地球是脆弱的,现在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不会长久的。全世界专家的报告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我们的发展方式与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除了今天吸引我们消费注意力的石油之外,还有那些生命必须的资源——首先是淡水——因为受到破坏而再也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更不用说每年以1 6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的原始森林,随之一起消失的不仅是整个动植物群落,还有抵御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此外再加上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的各种影响,它们如今已经演变为一个恶性循环:洪水、酷暑、暴风雨……而这些仅仅是开始。随着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打算采纳跟我们一样的消费方式,我们陷入了一场全球困境。
这种过度开发将不会惠及所有人。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中有30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人们因为石油、水和捕鱼而发生冲突……只要存在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公,这些冲突就不可避免。到2050年,有80亿到120亿人生活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呢?人们要迎接这样的挑战:协调人类的持续扩张和地球的有限资源;协调经济需求和生态的迫切需要。法国著名生态保护者尼古拉·于洛认为:“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唯一的机会。这是一场人文主义斗争,涉及人类的未来。在此背后,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人类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进步的方向在哪里?更多地消费还是更合理地消费?更多地生产还是更合理地生产?‘拥有’更重要还是‘存在’更重要?”
早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科学家和生态学家们就已经开始思考持续发展和资源有限的地球之间的协调性。有些人主张实现人口零增长以节约迟早要枯竭的自然资源;还有人寻找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使经济生产和社会进步相协调的方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由此产生。在1987年提交给联合国的报告中,它被定义为“一种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
但是,富裕国家把他们生活方式中的一切改变都想象成被剥夺。1992年,老布什就宣称“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不容商议”!人们的行为肯定要逐步改变。只不过,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社会各方人士如政治家、工业家、研究者和其他公民都动员起来。要合理采集资源,合理消费资源,寻找资源替代品,公平分配资源。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在法国的负责人图弗诺说:“在20年中,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有可能扭转消费方向、改变运输的总量和发展对环境影响小的住宅。”
5.以下各项,不属于“掠夺式发展造成的后果”的一项是     
A.人类生命必需的资源因为受到破坏而再也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B.原始森林快速消失,抵御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也随之一起消失。
C.人们因为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公而发生冲突。
D.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掠夺式发展与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如果发展中国家也采用这样的发展方式,人类将陷入一场全球困境。
B.尼古拉·于洛认为“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唯一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C.世界各国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些人主张不生育以节约迟早要枯竭的自然资源。
D.“可持续发展”既考虑了当代的需要,也顾及到了未来的发展,不会损害后代对资源的需求。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人类的很多财富是靠掠夺地球资源、打乱地球平衡而获取的,要协调人类的发展与地球资源的矛盾,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极其重要的。
B.人类的发展与地球资源的矛盾由来已久,人类解决这个问题的努力也一直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正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C.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可持续发展”都表现出了消极的态度,这是解决问题的一大障碍。
D.在“可持续发展”中,政府的作为显得格外重要,其他力量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5.D
6.D
 7.C

5.此项不属于后果。
   6.A项不是“将陷入一场全球困境”而是“已陷入一场全球困境”,B项不是尼古拉·于洛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C项原文“实现人口零增长”不是“不生育”。 
7.西方国家对“可持续发展”都表现出了消极的态度,“都”不正确。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掠夺式发展是地球无法承受之重不要再..”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