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太阳风太阳风是1958年由人造卫星测得,并为美国科学家帕克等人首先发现的。1962年,"水手2"号飞船获得的资料进一步证实了"太阳风"的存在。1964年,-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阳风
太阳风是1958年由人造卫星测得,并为美国科学家帕克等人首先发现的。1962年,"水手2"号飞船获得的资料进一步证实了"太阳风"的存在。1964年,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发表了一篇杰作《太阳帆船》,公开提出利用太阳光子流形成的太阳风扬帆碧空,实现星际航行。这个设想很有"刺激性",很鼓舞人。1994年11月2日美国航天航空局为此专门发射了一艘无人驾驶的宇宙飞船,耗费2亿美元,用来对太阳风进行为期3年以上的观测研究。
那么,什么是太阳风呢?所谓太阳风,指的是          。太阳是由太阳核、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共同组成的。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稀薄的等离子体组成,粒子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000万至10000万个,温度约为15000摄氏度。由于太阳温度极高,引起日冕连续不断地向外膨胀,驱使这些由低能电子和质子组成的等离子体不停地向行星际空间运动。这些带电粒子运动的速度达到每秒350公里以上,最高每秒达1000公里。尽管太阳的引力比地球的引力要大28倍,但这样高速的粒子流仍有一部分要冲脱太阳的引力,像阵阵狂风那样不停地"吹"向行星际空间,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太阳风"。
科学家根据对太阳风的基本特征的了解,现已查明:太阳风的风源来自"冕洞"。"冕洞"是日冕表面温度和密度都较低的部分,在X光射线和紫外线下看起来比周围地带要暗,就像是一个个的黑洞,不间断地出现在太阳"两极"地区。随着太阳旋转而旋转的冕洞,如同草地上浇水的水龙头,把太阳内部爆发产生的"高速等离子流"抛向太空。由于太阳自转会合周期是27天,因此,每隔27天,源于冕洞的"太阳风"就会"扫过"或"吹向"地球一次。"太阳风"从太阳"吹"向地球,一般只需要5至6天的时间。它一直可以"吹送"到冥王星轨道以外"日冥距离"(约合50个天文单位,即50×1.49亿公里)的4倍处,才被星际气体所制止。
强劲的太阳风"吹"向地球的时候,会对地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引起地球磁场的变化。强大的太阳风能够破坏原来条形磁铁式的磁场,将它压扁而不对称,形成一个固定的区域----------磁层。磁层的外形像一只头朝太阳的"蝉","尾部"拖得很长很长。
而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可以激发地球上南北极及其附近上空的空气分子和原子。这些微粒受激后,能发出多种形态的极光。巨大的冲击还能强烈地扭曲磁场,产生被称为"杀手"的电子湍流。这种电子湍流不但能钻进卫星内部造成永久性破坏,还能切断变电器及电力传送设施,造成地面电力系统全面崩溃。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还会使地球上空电离层受到干扰,引起磁爆,给无线电短波通讯、电视、航空和航海事业带来不利影响。太阳风也会引发磁层亚暴。在磁层亚暴期间,距离地球表面36000公里的高空处可能会产生强烈的真空放电和高压电弧,给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带来灾难,甚至导致卫星殒灭。1998年5月发生的一次太阳风使美国发射的一颗通讯卫星失灵,导致美国4000万个寻呼用户无法收到信息。
1. 根据上下文,下列对"太阳风"的解释,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太阳日冕层中发出的强大的带电粒子流。
B.从太阳发出的强大的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从太阳日冕层中发出的强大的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D.从太阳发出的会引起地球磁场变化的强大的带电粒子流。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地球磁场原本是条形式的。
B.磁层中有固定的区域,其形状是扁而不对称的。
C.没有太阳风的影响,地球磁场是不会变化的。
D.地球磁层的形成需要具备强大的太阳风和地球磁场两个因素。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阿瑟·克拉克公开提出了利用太阳风实现星际航行的大胆设想,美国航天航空局则耗费2亿美元来对太阳风展开进一步的观测研究。
B.太阳是由太阳核、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共同组成的,其温度极高可达15000摄氏度。因而会引起日冕连续不断地向外膨胀。
C.尽管太阳的引力很大,但速度极快的带电粒子流还是有一部分像狂风那样"吹"向行星际空间。
D. 强劲的太阳风强烈地扭曲磁场所产生的电子湍流能对人类生活产生极大的破坏性。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强劲的太阳风一旦引发磁层亚暴,将导致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失灵甚至殒灭。
B.开展对太阳风的研究工作,对于无线电广播通讯、电视、航天航空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C.地球南北极一带上空的空气分子和原子受到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的激发,是多种形态的极光形成的重要原因。
D.对太阳风的研究,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如何减轻太阳风对地球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是如何利用太阳风蕴藏的巨大潜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C
2.D
3.B
4.A


1、C。这道题的答案依据,应该从该空后面的材料中查找,可以查找到这样一些信息:太阳的高温使日冕层向外膨胀,使日冕层中等离子中的带电粒子高速向行星空间运动。再比较这四个选项,应该可以得到正确选项。
2、D。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应该说A、B、都说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意思,而C充分条件说成了必要条件。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关键是看其在文中起何作用?这就是说要比照该句和前后其它各句的关系。这样一看,划线部分的句子是对上面的句子“强劲的太阳风吹向地球的时候,最明显的是引起地球磁场的变化”的进一步的诠释,前后之间是顺承关系,即“太阳风引起地球磁场变化的”具体结果就是——“强大的太阳风能够破坏原来条形磁铁式的磁场,将它压得扁而不对称,形成一个固定的区域——磁层”,可见,这个句子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太阳风”破坏“磁场”形成“磁层”。引号引住的三个概念则缺一不可。这样一比较,正确答案则只能是D。
3、B项。B项所说“其温度极高,可达15000摄氏度”,这其中的“其”在这里是指代“太阳”,而在原文中是指日冕层。偷换了概念。解答这样的试题,要注意将选项与原文逐一对照。
4、A项。将可能说成了必然。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太阳风太阳风是1958年由人造卫星测得,并为..”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