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在太空中遗弃了各种物体和碎片。自从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序幕,同时也为太空送去了-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在太空中遗弃了各种物体和碎片。自从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序幕,同时也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垃圾。人们称这种垃圾为太空垃圾。当时,宇航员完成飞行任务后,把卫星的装载舱、备用舱、仪器设备及其他遗弃物都留在了卫星轨道上。此后,随着人类太空史上的一次次壮举,太空垃圾与日俱增。人类先后已将4000余颗卫星送入太空,目前仍在继续运转的仅有400余颗,其余的或坠毁于地球表面,或遗留在太空,成为太空垃圾。据统计,目前有3000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飞奔,而其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科学家预测:太空垃圾以此速度增加,将会导致灾难性的连锁碰撞事件发生。如此下去,到不远的将来,任何东西都无法进入太空轨道了。
太空垃圾给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隐患,它们成为人造卫星和轨道空间的潜在杀手,使宇航员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要知道,太空垃圾是以宇宙速度运行的。一颗迎面而来的直径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飞行服;人们肉眼无法辨别的尘埃(油漆细屑、涂料粉末)也能使宇航员殒命;一块仅有阿斯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城“残废”,可将造价数亿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由人类太空垃圾造成的事故和灾难屡见不鲜。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前苏联的“礼炮—7”号轨道站也多次被刺激类“尘埃”损坏。由于太空垃圾从中作梗,美国曾有7枚火箭在轨道上爆炸。1986年,“阿丽亚娜”号火箭进入轨道后不久便爆炸,成为564块10厘米大小的残骸和2300块小碎片,这枚火箭的残骸使两颗日本通信卫星“命赴黄泉”!1991年9月15日,美国发射的“发现者”号与这个“不速之客”仅仅相距2.74公里,幸亏地球上的指挥系统及时发来警告信号,它才免于丧生。据计算,目前太空轨道上的每个飞行员发生灾难性碰撞事件的几率为3.7%,发生非灾难性撞击事件的可能性为20%。以此计算,今后将每5—10年可能发生一次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05年将会达到两年一次。
小题1:根据文意,不全属于“太空垃圾”的一项是
A.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被宇航员遗弃在轨道上的遗弃物。
B.人类送入太空的4000余颗卫星,其中大部分先后坠毁而造成的废弃物。
C.人类在进行航空活动时遗留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
D.太空中飞行的油漆细屑、涂料粉末等。
小题2:下列航天器事故反映了“灾难性的连锁碰撞事件”的一项是
A.“挑战者”号B.“礼炮—7号”
C.“阿丽亚娜”号D.日本通信卫星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太空垃圾是由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造成的。
B.运行中的油漆细屑、涂料粉末、阿斯匹林药片等人们肉眼无法辨认的尘埃,都能使宇航员毙命。
C.现代雷达能监视和跟踪太空垃圾,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的事件将会减至两年一次。
D.目前,太空垃圾的增多,与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成正比。
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空垃圾这一巨大隐患,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B.科学家要考虑研发更加耐碰撞的材料来制造航天器。
C.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太空爆炸科学家考虑与太空垃圾有关。
D.未来的航天器上将会装上自动探测并能绕开太空垃圾的一种仪器。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B
小题:D
小题:D
小题:A


小题:(“是一种全新的体育理念”,表述不当。)
小题:(与题干不一致)
小题:(选文指出“21世纪人类已经把发展的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更人性”的口号不是“真正”提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是作为体育如何落实好的问题。)
小题:(表述中“最高”是多余的,应删掉。)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在太空中遗弃了..”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