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山涛为吏部尚书(《资治通鉴》)以前太常山涛为吏部尚书。涛典选十余年,每一官缺,辄择才贲可为者启拟数人,得诏旨有所向,然-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山涛为吏部尚书(《资治通鉴》)
以前太常山涛为吏部尚书。涛典选十余年,每一官缺,辄择才贲可为者启拟数人,得诏
旨有所向,然后显奏之。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言之于帝,帝益亲爱之。涛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山公启事”。
涛荐嵇绍于帝,请以为秘书郎,帝发诏征之。绍以父康得罪,屏居私门,欲辞不就。壹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况于人乎?”绍乃应命,帝以为秘书丞,初,东关之败,文帝问僚属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安东司马王仪对曰:“责在主帅。”文帝怒日:“司马欲委罪孤邪!”引出斩之。仪子褒痛父非命,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未尝西向而坐,庐于墓侧,旦夕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读《诗》至。衷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为之废《蓼莪》「注1」 。家贫,计口而田,度身而蚕;人或馈之,不受;助之,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褒辙弃之。遂不仕而终。
臣光日:昔舜诛鲧而禹事舜,不敢废至公也。嵇康、王仪、死皆不以其罪,二子不事晋室可也。嵇绍苟无荡阴之忠「注2」 ,殆不免于君子之讥乎!
注l:《蓼莪》,《诗经‘小雅》篇名.歌咏“为人子必须尽孝”,诗中反复吟哦“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吴天罔扳”。
注2:晋惠帝于永兴元年(公元304年)败绩于荡阴,中三矢,百官侍御皆散,丽嵇绍朝服,下马登辇,以身卫惠帝,被乱兵所杀。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言之于帝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绍以父康得罪令以责之里正
C?树为之枯缇骑接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D?计口而田子路率尔而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涛典选十余年典:主管,执掌。
B.得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之 显:明显。
C?近日之事,谁任其咎? 任:听凭,放任。
D.司马欲委罪孤邪!委:推卸。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这则短文写到的人物有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文中的文帝)、吏部尚书山涛、嵇康与其子嵇绍、王仪与其子王褒。短文说的是山涛掌管吏部为晋武帝推荐干部很能干,嵇绍事晋、王褒不事晋,以及《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B 山涛任吏部尚书推荐干部,善于揣摩晋武帝的意思。他先拟出数人,看晋武帝倾向于哪一个,他就将这个人排在推荐名单的前头,因此每次推荐的干部都被晋武帝任用。大臣们不知就里,以为是山涛太过于自作主张了。
C?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残害死了,他的儿子嵇绍却在山涛的劝说下,出来为晋王朝服务;而王褒则因其父王仪不该死而被文帝司马昭害死了,终生不仕。司马光按照忠孝标准对这两人不同的做法都表示了赞同。 
D?王褒痛父非命,隐居教授。他成天哀痛父母,吟哦《诗经?小雅。蓼莪》篇,使得他的学生都不敢再吟诵这首诗了。学生们看到他生活贫困,经常周济他,帮助他做农活,最终让他安享天年。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O分)
(1) 涛谓之日;“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况于人乎?”
译文;
(2) 嵇康、王仪,死皆不以其罪,二子不事晋室可也。
译文: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8、D
9、C(任:承担)
10、D(“不敢再吟诵”错)
11、(1) 译文:山涛对嵇绍说:“我替你思考很久了。天地运行四季变换,都有消减、增长的变化,何况是人的悲伤情感呢?”
(2) 译文:嵇康和王仪,他们的死,都不是他们的罪过造成的(而是司马氏集团迫害致死的),因此,他们的儿子(嵇绍和王褒)不出来服事晋王朝,这是可以的。


8.D9.C10.D
四、(23分)
11.翻译(10分)
(1)每个句子占1分,共5分
(2)不以其罪,不因为他们的罪过,2分;后一个句子3分。共5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山涛为吏部尚书..”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综合读写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综合读写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