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闲话信仰信仰一般是和崇高相连接的,是理想主义的源头和根本,说一个民族没有信仰,那简直意味着要将其划出文明世界。信仰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对于-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闲话信仰
信仰一般是和崇高相连接的,是理想主义的源头和根本,说一个民族没有信仰,那简直意味着要将其划出文明世界。信仰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对于各种体验的命题(即通常的理智无法确定其真伪与否)所持的接受和认同的态度。
早就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是宗教资源的稀缺。这话大体不错。因为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从源头上就和宗教情怀各执一端,而长期以来,儒家在文化思想领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统治地位又和封建王朝专制制度互为依托,形成一个“超稳定结构”,这自然就没有给任何宗教的发展留下适宜的空间和条件。不过事实上,儒家文化对于各种宗教的态度却是比较宽容的,历史证明,各大宗教传入中国(汉族地区)或早或晚,都并未产生过其他国家常见的异端之间惨烈的流血事件,但也没有多少宗教的传播取得了真正的成功。几乎所有进入中国的宗教对于儒家文化的强大影响力都”深有感受,为了站住脚跟,它们不惜在内容和形式上尽可能向儒家靠拢。佛教中国化的痕迹最为明显,居然提出了儒、释、道殊途同归之类观点,最后禅宗的一支独大更证明了儒家强大的同化力。
中国人缺少宗教情怀不假,但不信教并不等于什么也不信。为了确保自己对现实生活目标追求的有效性,他们必须信仰一些维护正常社会生活所必不可少的规范,事实上,中国文化中关于道德信仰方面的分量并不低于任何一种高级宗教。孟夫子把一切道德观念的基础和前提归结为“人之四端”——是非、谦让、恻隐、羞恶,这“四端”,用“人皆有之”一句话,把它们划入了先验的范畴,使你无法对之提出任何反命题。
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信仰,其所经历的艰苦思想过程,使它在人类精神文明史上居于一个相当高的层次。比如,“孝”和“以孝治天下”观念的提出,就反映出在信仰问题上的煞费苦心和独一无二。先儒们早就发现,人的精神层面的进步必然植根于对动物本能的抵制、疏离和克服,在这个过程中,“孝”正是最中心的环节。处于文明早期阶段的人类没有“孝道”这一说,相反历史上许多游牧种群都有歧视老人的风俗,时至今日,西方发达世界的伦理秩序中,下一代也仍然排在上一代之前。这种对下一代的关爱,是和动物的本能完全一致的,只有“孝”却是反其道而行——它是一种和动物本能逆向的理念。能够在这点上取得突破,推而及之,其他道德信仰的贯彻就变得切实可行了,这就叫做“百善孝为先”。因此可以说,“以孝治天下”确实是很高明的政治哲学。
对传统文化中道德信仰方面的正面评估,是一种积极的说法。而要做到客观公允,它消极的另一面也不能回避。由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缺失了“彼岸情结”的支撑,道德信仰的状况常常受时代环境的左右,在一个反常的、险恶的社会条件下,又较容易受到蛊惑,因而其坚定性确实赶不上各种高级宗教。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令人厌恶的现象,小者拐骗偷摸;大者杀人食肉。而在权力场中,无论是谄媚逢迎的瞒心昧己、虐杀无辜,或者是垂涎财富的崇洋媚外、唯利是图,内涵虽然不同,嘴脸一样丑恶。而且,从表面看来,其来源和过程毫不相干甚至互相对立的东西,能够按照当权者的意志接踵而至,一夜之间便蔚为风气。这在宗教传统很深的国家是很难看到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西班牙和巴尔干地区发生过猛烈的碰撞,反反复复的改宗斗争是一个相当漫长而惨烈的过程,时至今日,巴尔干人民还在饱尝这一惨剧留下的苦果。相对他们而言,中国人倒该算是有福的了,在这里所谓“坏事变好事”的逻辑得到了证明:不是吗?如果我们也十分执著于某种信仰,那中国和世界今天会是何等模样?
1.下列关于“信仰”的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儒家在文化思想领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又和封建专制互为依托,形成一个“超稳定结构”,排斥了宗教信仰。
B.道德信仰易受时代环境的左右,在反常的、险恶的社会条件下,较容易受到蛊惑,其坚定性赶不上高级宗教。
C.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信仰,其所经历的艰苦思想过程,使它在人类精神文明史上居于一个相当高的层次。
D.中国文化关于道德信仰有很重的分量,实际上成为一种高级宗教,而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信仰方面既有着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不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是宗教资源的稀缺”的理由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从源头上就和宗教情怀各执一端。
B.长期以来,儒家在文化思想领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并和封建王朝制度互为依托。
C.儒家思想存在一个“超稳定结构”,没有给其他宗教的发展留下适宜的空间和条件。
D.宗教或早或晚传人中国(汉族地区),都并未产生过惨烈的流血事件。
3.下面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夫子在一切道德观念的基础和前提上提出的“人之四端”,属先验的范畴,对之提不出反命题。
B.人的精神层面的进步必然植根于对动物本能的抵制、疏离和克服,“孝”是这一过程的一个中心环节。
C.“孝”是一种和动物本能逆向的理念,“以孝治天下”确实是很高明的政治哲学。
D.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猛烈碰撞所进行的漫长而惨烈的改宗斗争是巴尔干地区动荡的根源。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所有进入中国的宗教对于儒家文化的影响力都深有感受,往往在内容和形式上向儒家靠拢。
B.西方的伦理秩序中,下一代排在上一代之前,这是和动物的本能一致的,不如中国的“孝道”。
C.道德信仰常受时代环境的左右和蛊惑,它的坚定性确实赶不上各种高级宗教。
D.在宗教传统很深的国家是看不到小者拐骗偷摸、大者杀人食肉的令人厌恶的现象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1.A
2.D
3.C
4.C


1.“排斥了宗教信仰”,文章没有这样的说法
2.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宽容
3.A项“人之四端”不是在一切道德观念的基础和前提上提出的;B项“孝”是这一过程的最中心环节;D项原文只说是恶果,没说是根源
4.A项不是“所有"的宗教,B项原文没有这样的比较,D项是“很难看到”而不是“看不到”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闲话信仰信仰一般是和崇高相连接的,是理想..”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