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个以信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正改变着我们思考、生产、消费、沟通、生活、死亡甚至战争的方式。这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革命究竟意味着什么,正是-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以信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正改变着我们思考、生产、消费、沟通、生活、死亡甚至战争的方式。这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革命究竟意味着什么,正是目前许多学者苦思的问题。
  全球信息流动所带来的网络社会,其更为根本的革命性质在于,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首先,空间不再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如现场直播、电视电话、无线手机、电脑互联网络等等),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与其中。由此也就导致了“压缩的时间”,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能集中在一起,集中为同一个瞬间,这就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时间感受.这种变化导致了更为高速有效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人们的交往活动进一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由于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人们也就变得更为独立自由,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解放感。
  新的时空感受给很多人带来了解放和自由的感觉。却也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漂流到虚拟的数码文化当中。这样一种虚拟文化严重挑战传统的男女性别关系、家庭亲情关系。表面上看,信息技术使得社会的组织和结合力更为紧密有效,个人自由、个人能力也大幅度增长,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却日益淡薄,自我意识日益脱离群体意识,传统的权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导致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
  简而言之,全球化及信息化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在这样一种“流动的空间、压缩的时间”里,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力感。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信息时代所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日益抽象化的总体趋势.
  曼纽尔·卡斯特倾心14年著成的《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被认为是“瞄准了意义最重大的问题”。卡斯特强调新的社会运动、国家和文明共同体对于信息时代的驾驭和控制作用。各种新兴社会运动,如环境生态保护运动、女性运动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对抗网络社会的方式。这些运动和社会组织使人们重新认识并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性别认同和家庭纽带。
  卡斯特进一步认为,我们要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审视国家的作用。他指出,在充满风险的、高度抽象化、分散化的信息时代,国家权威是抵制风险、保障社会生活、维护个人权利和尊严的有效力量。在传统家庭解体、各种社会团体日益消解、文化与信仰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建立起恰当的国家认同感,就有可能驱除人们普遍存在的无力感,使得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选自《环球时报》)
1.下面对“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两个概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流动的空间”是指传播的音像信息,把人们带入到一个个不断变换的空间,人们可以感受、体验、参与这些空间发生的事情。
 B.“压缩的时间”是指由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集中在同一瞬间,时间仿佛被压缩了。
 C.“流动的空间”使空间不再是固定的,它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压缩的时间”打破了传统的时间感受,使经济活动变得更为高速有效。
 D.“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使人们的交际活动进一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
2.下列不属于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使人们的时间节奏突然加快。
 B.网络社会使社会的组织和结合力更为紧密有效,人与人之间凝聚的力量更为强大。
 C.网络社会由于减少了人与人面对面的接触,所以给人们带来了解放和自由的感受。
 O.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
3.下列不属于网络社会给人们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漂流到虚拟的数码文化当中。
 B.网络社会使人们的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日益淡薄,导致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
 C.网络社会无情地消解了传统的权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
D.网络社会使人际交往抽象化,人们难以适应,普遍失去控制力,心理惶恐焦虑,变得体弱无力。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要清除网络社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种种弊端,必须适度地限制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
 B.新兴社会运动能驾驭信息时代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日益抽象化的总趋势。
 c.为了维护传统的男女性别关系、家庭亲情关系,必须坚决驱除虚拟的数码文化。
 D.国家认同感是一种凝聚的力量,依*它可能有效地清除网络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 C
2. B
3. D
4. D

1.“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和“使经济活动变得更为高速有效”,是“全球信息流动”所带来的结果,是“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感受”的变化导致的结果,不是“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分别带来的结果。
2.“人与人之间凝聚的力量更为强大”说得不对。原文中对应的语句“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说的是人们力图减弱网络社会负面影响的努力。
3.“人际关系抽象化”并不一定就是“负面影响”,“人们难以适应……无力”,与原文对应语句“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感和无力感”意思不一致。
4.根据最后一段的意思推断而出。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个以信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正改变..”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